苏州的汤包,会失传吗?

来源:腾讯网 2023-10-15 21:08:03

有一次,沪上老友打来电话,求吃苏州汤包。说那晚梦见小时候爷爷带他在观前街观振兴面馆吃到的汤包,滋味难忘,又有对爷爷的思念,于是非常想吃正宗的苏式汤包。


【资料图】

旧时的苏式汤包小而精,与北方个大用塑料管吸食的汤包,形态完全不同。按那时要求,一两面粉制作十只五分钱角子大小的汤包,按一笼十只售卖,大小正好一口一只吃得合适。旁边另配一碗蛋皮丝骨头汤、姜丝、香醋。在苏州,汤包另有一个称谓——绉纱包,汤包出笼遇冷后皮上起了褶子,其纹路如同布料绉纱一样。

苏式汤包在苏州人的生活里扮演着重要角色,一般在早间和下午时段吃得多些。汤包被称作“细点”,价格要贵一点,一般百姓家中平时常吃大饼、油条、馒头等,有时节假日或来了客人,就会去买两客汤包尝尝鲜。苏州一些艺人尤其评弹说书先生临上台之前不能吃饱饭,但要垫垫饥,苏式汤包是他们的首选。苏州还有些茶馆、浴室的客人有时也点吃汤包,会有人送至茶馆浴室。旧时苏州城里做苏式汤包的店不少,名气响的有观振兴、朱鸿兴、大方斋、长兴馆等。城外的聚新春、近水台等也是有名的店。苏城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饮食店也做汤包,还各有特色呢。

喜欢吃苏式汤包的人都知道,汤包与小笼包是不同的品种。从外形看汤包的褶子朝下而且皮薄、馅满、汤多。小笼包用的是半发面,褶子朝上,馅心亦有多种,鲜肉、蟹肉、细沙等。苏式汤包馅心以鲜肉为主料,加入皮冻,一般用上等酱油、糖等调味,色泽枣红,但随季节变化,馅心色泽也有变化,尤其在夏季,肉馅呈象牙色,鲜头不减。吃汤包要先开一个小口,缓缓吸吮,再吃包子,不然汤汁四溢,则失其滋味。一口一只快吃会烫着口腔,汤包讲究细品慢吃。

制作苏式汤包是一项技术活。细小汤包在包捏时手上功夫要食指拇指联动,手大指粗的人难以做此活。旧时面馆、点心店,这类点心称为“件头”点心,食客落座后马上包汤包,擀好的皮子托在手指中,挑起拌好的馅心,放在皮子中间,用另一只手的食指拇指捏起褶子,略向上提起,底下中指及小拇指则慢慢转动配合动作。因汤包形小馅多,制作时不能露馅破皮,一般店里多选择女点心师。包好汤包上笼蒸五至七分钟即可上桌,客人落座到汤包送到桌上不会超过十五分钟。吃汤包有个规则——只可人等汤包,不可汤包等人。

小圆 摄

沪上朋友打来电话寻觅苏式汤包,我当然要想方设法满足,因为前些时候他自己带着家眷一大帮子来过苏州,去观前街寻找观振兴,又去山塘街等多地寻找点心店、面店,都说只有小笼没有汤包,而且告诉他:“你说的那种小汤包早已不做了,难做又不赚钱,现在谁做呢?”

我知道人想吃一物却吃不到,长久下去,要犯吃食上的相思病。于是定了日期,我与沪上朋友等人相约去了朱鸿兴老店(苏州博物馆对面),又请出两位高手:高扣林,原观振兴点心大师;另一位汪成,白案大师。他俩精心制作了苏式汤包、眉毛油酥、蟹粉小笼、加虾烧卖、玫瑰桂花糕等,配上一碗头汤面。

朋友们吃得如痴如醉,大呼能吃到这种点心,不枉走一遭。我心知肚明,这些件头点心是专门定制的,市面上也少见了。朋友出生在苏州,现居沪上,小时候的吃食常在他心中,忘不了那滋味,有时身在海外,也找汤包吃,不是个头大就是味道不对,很久没吃到小时候的苏州味道了。朋友说今日吃得正合意,圆梦了。那一笼十只小汤包,只只饱满,汤鲜物美,回味带一点鲜甜,好吃。他又说,苏州怎么不把这技艺传下去呢?这也是非遗饮食文化呀。我被他说得脸红,真不知怎么回答他了。

我想起多年前苏州作家陶文瑜也说过这话。那次我们在皋桥下塘三得利点心店吃苏式汤包,制作此点的是著名白案大师茅振华,他原在石路四时春学艺,在近水台当店主任,又转入观前大三元酒家当大厨,后来自己开业营生。这家点心店,早上供应汤包、馄饨、面条,下午供应生煎馒头、汤团等。因手艺出众质量过关,顾客络绎不绝。他亲自调制的苏式汤包,成了这家店的当家点心。

那次吃汤包结束时,文瑜还要买两客汤包带回去,我说:“汤包冷了,回蒸后味道就不好了。”他振振有词:“不要紧的,冷了回蒸有复合味了,我要带些汤包给杂志社的同事尝尝,看看苏州还有这种旧式小汤包在供应。”

如今说起来,还真是感慨万千。制作苏式汤包的两位大师高扣林、茅振华都已作古,文瑜兄也走了。朱鸿兴老店拆迁,皋桥下塘三得利点心店早已荡然无存,苏州的小吃、件头、点心面临着诸多挑战。我曾在饮食行业呼吁传承苏式点心,业内有人对我说:“像苏式汤包这种费工费时的点心在市场上能卖多少钱?不赚钱的事谁愿意做呢。”想想也是,企业承担着开店成本,千做万做,蚀本生意不做,这是从商之道。

但也有反其道而行的企业,如多年前从苏州观振兴面馆走出来的几位有远见的高人,着手创建“老顺昌点心店”,在大上海站稳了脚跟,其主打产品即是苏式汤包、馄饨、面条、馒头等。以手工做、标准化工厂生产、连锁经营的形式在上海大展拳脚,现已成为上海老字号品牌企业。当然,这与现做、现卖、现吃的苏式汤包略有不同,但可以看到商机无所不在。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又在创新中使用现代经营理念求发展,餐饮企业如何适应市场变化,生意人人会做,各有巧妙不同,这些问题值得研究。

现在有很多好消息传来,有关部门出台多项扶持中小餐饮企业发展的政策,建成美食街区及美食集群,加大了夜间消费扶持,一个大好局面正在展开。大批来苏创业的餐饮单店成了网红,卷饼、串烧、糕饼、奶茶、酥肉等收获大批粉丝,生意日日又新。我相信苏式汤包定会被有识之士传承发展下去,不会像虎丘蓑衣饼那样,成了绝响《广陵散》。

人文情怀|百姓故事|苏式生活

在吴门第一桥上看人间烟火

《姑苏晚报》2023年10月07日A08

作者:华永根

编辑:经纬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