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神仙审美!南京女孩8年复原50多套古壁画汉服,效果太惊艳

来源:腾讯网 2023-10-13 21:07:06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资料图)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西王母、太乙真人……这些古代壁画中神仙穿着的服饰在现实中到底什么样的?在国内多地举办的九州华裳汉服秀中,20多套永乐宫壁画复原汉服被模特穿在身上走秀,从服饰到头冠、道具无一不是精美绝伦,仿佛从壁画中走出来。有网友评价,这是真正的中国神仙审美!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这些复原汉服来自南京的鹤庐汉服工作室,主理人张则宁用八年时间走遍国内十多个城市的博物馆,把壁画中平面的服饰变成现实。有汉服爱好者穿着她设计的汉服在壁画前翩翩起舞,也有小朋友穿着参观博物馆。她认为,复原汉服是穿在身上的历史,可以带给人“沉浸式”的体验。“民族服饰就是文化沉淀,美的东西是自然而然被接受的。”

在先生鼓励下

工科女生转行做汉服设计师

张则宁刚毕业时,从事的是材料研究工作,常常埋头在实验室里做水泥原料分析化学实验。同时,她也是国内较早的一批汉服爱好者之一,业余时间常常组织各类汉服活动。“我先生看到我这么热爱,就鼓励我把汉服当做事业也挺好,我在他的鼓励下和小伙伴开起了汉服工作室。”

起初,张则宁的工作室得到了雨花台区和爱德基金会的孵化。“当时我们和女性再就业公益组织合作,找一些全职在家的、有手工缝纫技艺的姐姐,正好我们也有汉服制作需求。其中有不少单亲妈妈,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能有部分收入。”张则宁说,在2015年左右,她和当时的合作伙伴分开,自己专心从事汉服复原研究。

“有一次我去美国斯坦福大学,穿着汉服,一个美国小姑娘兴奋地问我是不是中国人,她喊我图兰朵公主,我非常惊讶,因为那个孩子才4岁。我说是的,我穿的是传统的汉服。”张则宁说,因为对方看到黑头发的,穿着东方传统服饰的人,第一反应就是中国人,说明了一种文化的认同,让她十分开心。

穿着汉服的张则宁

一趟敦煌之旅

让她爱上复原壁画上的汉服

2015年,张则宁去了一趟敦煌,被精美的壁画吸引,心里想着这么漂亮的服饰如何用汉服表达,“如何将平面的画变成穿在身上的服饰,一直是个难题。到了2017年,我和一帮设计师朋友去了一趟永乐宫,大家决定把最喜欢的雕像画下来,用自己的专业来表达对文化之旅的感受。我决定复原一套汉服,当时花了很多时间,买了一本很大的画册,研究衣服的纹饰,找面料,然后自己印花、绣花。”

张则宁复原的这套汉服是永乐宫壁画上捧金炉的玉女,手中端着金色炉,头戴花冠,身穿的长裙上绣了完整的龟背纹纹样作为装饰,腰带上则有玉格带装饰。“做第一套比较难,过程中也发现她的发型发饰非常特殊,其实这些服饰在我们的历史中都是当时审美的真实写照,只是因为相隔的时间太久远,汉服圈也没有任何类似的可以参考。”张则宁提到,永乐宫给了她很大的震撼,200多个人物像都有3米多高,姿态各异,服装和配饰也精美绝伦,从此她开始不断研究这些壁画中的服饰。

永乐宫壁画上捧金炉的玉女

记者在张则宁的鹤庐工作室里看到,这里的陈设非常简单,一台电脑和一个书架,里面摆满了画集:敦煌壁画全集、敦煌壁画服饰资料、敦煌壁画女性服饰美学研究、永乐宫壁画服饰图案等。

张则宁复原的壁画上的服饰穿在模特身上十分惊艳

为复原流失海外古籍中的服饰

请国外的朋友帮忙

关于壁画上的服饰研究,张则宁说自己做了不少功课,和很多学科都有交集。“江苏有一个壁画研究所,我一直想拜访所里的王岩松老师,他们的团队复原了流失海外的《平阳府朝元图》。”张则宁介绍,《平阳府朝元图》分为东西两铺,和永乐宫壁画属于一个风格,在抗日战争时期被盗走,卖到了加拿大美术馆。“山西这边的壁画非常精彩,很多都是皇家敕造,由当地的节度使或民间筹资绘制,技法水平非常高。”

张则宁说,做《平阳府朝元图》的复原很难找到高清资料,她联系了加拿大汉服社团的朋友,请他们帮忙拍摄一些图片,得到了对方很大的帮助。记者在张则宁的工作室电脑上看到了部分图片,她介绍,很多图片看起来很清晰,但是做复原还不够。“比如这样一个雉鸡的图样,它有很多遮挡,一开始我都没认出来,后来通过它的脚才辨认出来。本身因为年代久远,衣物会有一定程度的褪色,仅从图片摸清楚饰物、纹样的细节非常困难。”张则宁说,还有图中玉帝服饰中的十二章纹特别难画。“特别是龙纹看不清楚,明代的龙纹和宋元的差别很大,为此也请教了很多专家。”她希望通过复原《平阳府朝元图》中的服饰,让更多文物能被大家了解。

八年复原50多套

汉服是穿在身上的历史

张则宁介绍,汉服复原属于汉服文化圈里比较小众的一种。“复原属于一条非常细窄的路,有人是专门做明制的,有人专门做唐制,还有人做汉代的,而我们不限于朝代,专门做壁画里的服饰复原。”她说,近十年她跑了十多个城市,反复去看壁画、查资料,复原了50多套不同朝代的汉服。以永乐宫壁画、法海寺壁画、敦煌壁画、唐伯虎仕女图等文物文献资料为基础,鹤庐工作室近年来推出了敦煌莫高窟61窟张娘子复原《馥蓉》,唐懿德太子墓女官线刻画复原《重润》,敦煌莫高窟凉国夫人像复原的《仙蕙》,敦煌被盗文物供养人像复原《白瑞香》,唐伯虎《王蜀宫伎图》复原的《引鹤》等。

“我们很多客人觉得,复原款汉服和别的类型衣服站在一起就是不一样,有文化历史背景的支撑。”张则宁说,“常有客人来问我,你这套设计思路是怎样的?我就会介绍服饰的人物,来自于哪个壁画,大概生活在什么年代。他们在平时或是参加比赛时,对自己的服饰就有了更多了解,很多人愿意通过服饰去了解文化历史,我觉得这点很好。”

永乐宫现在在做《观妙入真:永乐宫的传世之美》巡回展,一位汉服模特身着张则宁复原的壁画中的汉服去看展,拍摄了在展馆现场翩翩起舞的视频,类似的故事还有不少。张则宁说,这就是复原汉服带给他们的沉浸体验,很开心有越来越多的客人用这种方式“打卡”博物馆。

模特穿着汉服翩翩起舞

汉服融入生活不需要灌输

美是最容易被接受的

张则宁说,自己更注重服饰研究,其实在商业推广上做得并不好,但是她也很高兴看到国内很多商家从商业角度推动汉服发展。“我觉得这种服饰的影响是没有门槛的,很容易就可以获得共鸣。不管老少或者性别,或者工作,敢于穿上汉服,就是对文化的一种认同。”

复原的汉服精美绝伦

从事汉服研究十多年,张则宁也感慨汉服在国内的发展。“以前穿着汉服会被围观,现在已经可以在大街小巷看到了。”她还提到,今年参与几场汉服比赛担任评委,发现穿汉服的姑娘小伙子们多才多艺,会吹古典乐器,跳国风舞蹈等,传统文化的提升是全面的。

“今年我带孩子去大运河博物馆,看到很多孩子穿着汉服,也觉得非常惊喜。现在的孩子们都知道什么场合穿汉服是合适的,有一个沉浸式的体验,我觉得非常好。”她说,汉服本身非常精美和复杂,这也让穿着它的人从妆造到搭配要非常用心,不自觉地抬头挺胸,有一种气质在里面,对自己的形象仪态有了很高要求。

“我觉得汉服的文化不需要我们和下一代灌输,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服饰,也是我们的历史文化沉淀,小朋友一看到这些‘神仙姐姐’就围着转,在孩子眼中,美的东西就是最容易被接受的。”

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

编辑|张冰晶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和视频素材:受访者提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