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流环境”换“二期现象”

来源:腾讯网 2023-10-12 10:11:45

“新项目落地新区,是一个‘水到渠成’的决定。”

近日,新区企业普立蒙举行可吸收高值医疗器械系列产品产业化基地项目奠基仪式。现场,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平深情感慨,公司自2016年落地新区,已自主研发高端医用耗材产品十余种,估值翻了上百倍。这不仅是因为团队技术过硬,更得益于新区的全方位鼎力支持。

而如今,普立蒙总投资5亿元的新项目再次在新区奠基培土,待建成投用后,年产值将达5亿元以上,增加近千人就业。


(相关资料图)

企业在一期投资尝到“甜头”,紧接着上马新项目,或扩建新厂,或建立新总部大楼……在新区,有一种“二期现象”——企业从招商引资的“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好项目来了不想走,不断在此扩展“新版图”。

“二期”成园区热词

01

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被浇筑入楼,封顶大吉的横幅在鼓点中应声铺开。不久前,世和基因II期建设工程,在历经180多天奋战后,迎来了主体工程的封顶。

据了解,这个总投资5亿元的新大楼,将为企业检验、生产、研发和办公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实现现有临床检测和体外诊断试剂的产能翻倍,更能支持1500+位高素质人才扎根新区。

自2021年搬进I期新大楼,时隔一年半,II期项目又顺利封顶。不只是世和基因II期工程,行走于新区,在各产业园区都能频频听到“二期”一词

2013年,聚焦“CXO+MAH”(受托研发生产服务+自持品种)的综合性医药高新技术企业海纳医药,将全资子公司海纳制药落户江北。今年9月,海纳医药竞得中央商务区健康城一块土地,拟投资6亿元,在此建设打造集研发、总部办公、销售为一体的药物与临床医学总部。

智能制造产业园内,基蛋生物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产业化基地施工正如火如荼,预计明年实现一期投产。相距不过14公里,基蛋生物二期、三期项目也同步在建。“作为南京市重大项目,我们实现投产后将年产体外诊断试剂5亿人份,临床检验仪器2万台。”公司副总经理王占柱说。

龙王山下,中科超精“麒麟刀”技术创新产业园,2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已于4月初投入使用,在建5万多平方米的研发大楼将于今年交付使用;从事微创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和销售的南微医学,新大楼也即将落成……

就地“裂变”,“二期现象”在新区各产业园区蔚然成风,带动着重大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加速跑”。据统计,今年1-8月,新区累计注册项目320个,完成全年目标88.9%;累计开工/运营项目205个,完成进度达113.9%。两项指标完成情况均位居全市第一。

“一流环境”带来“二期现象”

02

为什么会有“二期现象”?为什么企业来了不想走,并一而再再而三将新项目落子于此?

答案很简单——这里有“一流环境”,企业尝到了“甜头”

试想,在现有业务板块之外,还有能力开启二期、三期新项目,这当然是企业发展渐入佳境的有力证明。同时,每个重大项目的投资,都需要深思熟虑,企业、投资方投入“真金白银”,也是为新区营商环境投下“信任票”

“给予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流片支持,最高补贴3000万元。”“支持创新药物开展临床试验,单个企业每年奖励最高1亿元。”……

今年3月,新区发布“1+6”系列政策,从纾困解难、资源嫁接、要素保障、环境优化等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以此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企惠企。

“我们把过去的政策梳理、升级,集合成为‘1+6’系列举措发布,专门面向辖区企业,为大家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难题。”对此,新区主要领导表示,“1+6”系列政策已统筹区和平台两级财政安排,设置了总规模超18亿元的政策资金池,并最大限度减少申报材料和审核程序,确保政策资金切实落于相关企业。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除了政策支持,服务同样是企业关注的重点

今年6月,专注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及行业应用产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安元科技,在研创园启动了总部大厦的建设。

问及安元科技为何将公司总部落地新区时,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为了保持和南工大研发的同步,我们将公司搬迁至新区。惊喜的是,新区在项目申报指导、人才配套设施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高水平的服务,成为我们发展过程中强劲有力的‘助推器’。”

与安元科技有相同想法的,还有化妆品原料企业斯拜科。“政府一直在默默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斯拜科工作人员说,新区相关负责人经常会走进企业,关心生产情况,询问团队是否遇到发展难题。“哪怕是一些员工生活上的小事情,也能很快得到反馈。”

急企业所急,解企业所困,全力保企业稳增长。一条条得力政策,一次次暖心服务,“一流”营商环境成为企业发展的优渥“土壤”,一家家企业、一个个项目才会继续落子于此、携手共进。

“链”上企业越来越多

03

如果说优质的营商环境,是企业、项目愿意留下的“底气”。那么,完善的“产业链”则是好项目、大项目首选新区的主要动因。

今年3月,真迈生物“牵手”江北新区,落地高通量测序仪及配套试剂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这也是公司在深圳总部之外的首次“落子布局”。

公司首席运营官兼南京公司总经理周志良透露,在本次落子的考察过程中,江北新区日渐完善的产业生态,是真迈生物在诸多城市中多看新区一眼的关键。

几乎是在成立之初,新区就将“基因之城”作为发力方向,重点布局基因与细胞产业这一细分领域,打造了南京基因与细胞实验室,汇聚了一大批优质项目和创新人才。

这里集聚着许多基因领域企业,不少还是我们的中下游伙伴。”周志良介绍,基于中下游客户集中于此的现状,公司不仅要在新区打造公司的华东总部,还要建设量产基地和营销支持中心。

生命健康产业如此,新区从零起步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同样毫不逊色。

盖专业载体、建服务平台、开培训基地、设产业基金……各种优势资源充分向产业发展倾斜,一项项举措之下,新区集成电路的“生态圈”,已经水草丰美。

截至目前,新区构建了以IC设计为核心,以光电子芯片和射频芯片为特色,涵盖制造、封装测试、专用材料与设备、终端制造和应用等在内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条,集聚上下游企业600余家,全国芯片设计十强企业半数以上都在新区。

4年前,国内领先的汽车芯片供应商琻捷电子(南京英锐创)将行政总部搬至新区,公司副总裁谢冰雪说,新区要打造“芯片之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定力强,产业集聚度高,这是总部落户的首要所在。

在新区,越来越多企业在“链”上相聚,更多“二期”变得可期。

素材来源 | 各单位、各平台

文 | 高媛、周琴

发布 | 徐雅莹、吴小荣

审核 | 王馨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