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一线展风采|山地高原里的青年突击队

来源:中国煤炭科工集团 2022-11-19 16:43:47

黔山秀水,夜郎古国。在“三线建设”时期崛起的工业明星城市六盘水市,有一座智能化建设矿井——贵州贵能黑拉嘎煤业有限公司。这里群山环绕,海拔1300多米,多支工程队伍和该公司的员工一起,正为建设西南地区首批智能化示范矿井“加速冲刺”。

有一支来自中国煤科常州研究院的智能化系统建设青年突击队,他们为了在西南地区复杂地质环境下建成示范矿井,集体行动,带头冲锋,展现了煤科人“不惧山高路险”的奋斗精神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在5个多月完成了近20个智能化系统的安装和调试,谱写了新时代青年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春诗篇。现场如战场,在黑拉嘎智能化项目这个阵地上,煤科青年们用行动造就了一幕幕动人场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场景一:冲锋在前,火线入党感人心

项目负责人叫狄和山,进入公司已有11年,承担过西南多个大型项目的施工任务,尤其对基建矿井的系统施工经验丰富,擅啃“硬骨头”,业主对其评价颇高。黑拉嘎项目是常州研究院在西南地区承建的首套智能化煤矿项目,起点高、系统多、现场复杂。他义无反顾承担了该项目的现场施工任务,从技术协议到施工前的准备,他全程参与。施工前期人少事杂,他又扛起了现场沟通、勘探、验货、仓储等主要工作。

由于长期在基建矿井施工,频繁爬坡上坎,他的膝盖半月板有磨损,天气变化就会感到不适。30多岁了,父母也催着抱孙子,但他今年已经出差260多天了。即便是这样,他不给自己找退缩的理由,无论是设备的装、卸、抬,还是高空作业,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一句“还是我来吧,我有劲,我不恐高”感染了包括业主在内的人员。今年9月,在施工现场,他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场景二:随叫随到,积极奉献好榜样

项目组成员王建涛,长期负责西南地区电力系统的施工。在加入项目组前,由于他个人腰椎做过手术,父亲也突发疾病,公司考虑他情况特殊,便一直让他在家做辅助性工作,在家养病也能照顾父亲。但当他得知项目告急,且无法安排人员支援时,便主动找到领导,要求到现场帮忙。当项目经理跟他打电话核实情况,他只说了一句“随叫随到”,简单但铿锵有力。在项目现场,他白天施工,晚上组织项目组成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用“传帮带”为整个集体培养新鲜血液,用自己的热情点燃整个项目组的激情。

场景三:老而弥坚,不辞辛苦展风采

项目组成员夏高峰,从事技术服务多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大家都亲切地称其“老夏”。老夏在本次项目中主要负责皮带、局扇等控制系统的实施,而皮带集控系统此次采用了新架构、新产品,同时还需要接入其他厂家的皮带设备,和以往相比工作量陡增。为了不延误工期,他经常不知疲倦的地面、井下来回测试,每天步数近20000步。有时为了解决一个设备通讯问题,他经常一边打电话与研发人员沟通,一边再下井调试,甚至一天下井三次,直到解决问题为止。

场景四:能文能武,全力以赴为成长

项目组成员张剑业,从销售岗转入技术岗两年,岗位的跨度并未使他裹足不前。通过学习和实践,他很快掌握了控制系统的施工技术,在本次项目中承担瓦斯抽放系统和通风机系统的实施。瓦斯抽放系统涉及的工作量非常大,是项目能否按时点完成的关键。他对73个电动阀门的接线和调试一一把关,15公里的线缆敷设和标准化工作全程参与。干到紧要处,他晚上干脆和衣睡在了项目现场的长椅上,一有情况立即从长椅上弹起赶往现场,俨然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势。张剑业“能文能武”,在施工期间还抽出时间精心准备,参加了公司举办的工程技术演讲比赛,并获得了二等奖。

像这样一群群优秀的人,一个个奋进的团队,在中国煤科常州研究院还有很多。他们的故事不断在更新,时刻在延续,一时半会说不完。他们经历不同,但是他们都有“勇于承担、奋勇拼搏、一丝不苟”的共同特征。看着调度大屏慢慢垒起,看着设备成功远程启停,看着项目一步步接近竣工,优秀的建设者们一起品尝过程的酸甜苦辣,品味作品从无到有的成就感。

这支“山地高原里的青年突击队”是众多优秀煤科建设者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成功的项目、奋斗的精神诠释了中国煤科“求实、创新、奋斗、超越”的企业精神内涵。

在他们的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热火朝天“三线建设”时代。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无论在哪个时代,只要青年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中国前进的脚步就永不停歇。

供稿:常州研究院

编辑:陈云月

E N D

关键词: 西南地区 中国煤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