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看后市:降准是“补给”但非“解药”
央行降准“靴子”落地,全市场都在消化降准对A股影响。此外,上海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部分产业压力有望得到缓解。沪指上周累计跌1.25%,深成指累计跌2.6%,创业板指累计跌4.26%。A股后市怎么走?看看机构怎么说。
于翼观点| 等待市场底
本周市场普遍下跌,其中上证指数下跌1.25%,沪深300下跌0.99%;创业板指下跌4.26%。板块方面,煤炭、食品饮料、商贸零售、家用电器表现较好;电力设备、通信、传媒、建筑装饰等出现了明显的下跌。
周初受国内疫情影响出现明显下跌,随即缓慢反弹,市场表现较好的板块均具有低估值、高分红的特点,呈现出明显的防御属性;同时,由于疫情的影响,刺激消费的预期使得消费类股票出现了上涨。成长类的股票由于受到美国通胀高企、美联储紧缩预期上升的压制,估值水平集体下移。
展望未来,预计随着国内疫情的缓解、经济活动重启,叠加国内刺激经济的政策推出,企业盈利的悲观预期将会得到缓解。同时,美国通胀边际上涨的动力出现减弱,美联储紧缩的力度不再上升,权益资产估值水平有望企稳,届时将会迎来股票市场的底部区域。
券商观点
中信证券:疫情拐点将至,修复行情一触即发
上海疫情拐点将至,预计社会面清零将逐步实现;此轮疫情严重拖累经济,上半年增长回到目标水平困难较大,很快预计二季度扩大投资相关政将策加力提速,供应链疏导和消费刺激并举;由于疫情原因中期修复行情有所延后,但稳增长行情将更加明确和持久。
首先,传播系数大幅下降和方舱容载量大幅上升的趋势下,预计上海将在4月20日前后基本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其次,预计今年一季度经济情况弱于2021年三季度,同时疫情影响下二季度经济料继续承压,负面冲击不弱于一季度。最后,围绕稳地产和服务业纾困的政策料将加力提速,当下各部门集中精力疏导长三角地区供应链和工业生产,待疫情得到控制后,预计政策会根据受损情况全面加码刺激消费。
当前降准降息等货币宽松难以直接缓解投资者关切,市场仍在等待疫情拐点和复工复产,中期修复行情或有所延后,但悲观预期已经充分释放,行情一触即发,建议坚定稳增长主线,布局估值低位和预期低位品种。
中信建投证券:静待U型底部构筑,短期仍有挑战
如何看待此次降准?解读一,本次是流动性较为充裕下的降准,信号意义为主。解读二,价格型工具不是首选,近期政策将继续注重结构。解读三,市场此前已经计入较高宽松预期,短期内面临挑战和压力。解读四,不宜将此次小幅降准作为成为新一轮行情的“发令枪”,疫情复苏将是关键。疫情是当前重要问题,在疫情好转之前,其对经济政策重点和节奏也会有所影响。而此次降准无论幅度大小可能都不会成为新一轮行情的“发令枪”,市场磨底期大概率仍将持续。
我们认为市场处于中期U型底构筑期,短期依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压力。基调和配置上以观望和防御为主,具体行业关注:银行、农业、公用事业、地产链、CXO、军工等。
国泰君安证券:继续换仓,价值行情远未结束
“小步长”的降准反而说明了货币宽松的局限。指数3100-3400震荡,实物资产并具有稳定现金流的板块与公司的价值重估并未结束。
降准并不能有效推动股市无风险利率下降。周五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然而对于股票投资者而言,降准的消息却难以提振市场信心,如果有效4月16日国常会召开之后指数便应涨势如虹。与之相反之处在于,“小步走”的降准幅度恰恰表明了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正在受到来自海外货币紧缩周期与十年未遇的中美利差倒挂的约束。其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宽货币边际效应的减弱,逆回购与同业存单利率持续的降低,宏观流动性已处于极为宽松的态势。降准、降息并不代表股市的无风险利率一定下降,关键在于投资者持币的意愿。信用政策的缺位,通胀的压力以及疫情冲击,居民与企业部门持币的意愿反而提升。
继续换仓:风格板块在价值内部轮动,而不是成长/价值切换。在交流中,仍有不少投资人期待价值与成长的再次切换。即使有,我们认为成长反弹的机会也是转瞬即逝,建议投资者在反弹中积极换仓。2015年6月A股风暴、2020年7月半导体熄火、2021年3月核心资产股价崩塌以及2022年初成长板块重挫,均表明微观交易结构恶化带来的股价崩塌需要非常漫长的修复。在经济预期下降和贴现率预期高波动的宏观组合当中,成长/价值的阵地战打法不再适用。低估值、有业绩、业绩确定是当下最优解,价值行情远未结束,但价值的内部将轮动。投资的机会在低风险特征的股票:低估值、有业绩、业绩确定的股票。需要指出的是,低估值板块并不等于低风险特征的板块,仅以低估值选股极易掉入估值陷阱。经济与政策不确定,盈利预期下降,风险偏好下降,在信用路径清晰之前,投资股票好比“雾天开车”,业绩确定性同样重要。
华泰证券:降准是“补给”但非“解药”,中美利差与社融结构是择时信号
本轮降准力度弱于预期,重点关注两个政策考量:1)当前宏观流动性并不匮乏→资金成本与融资环境或不构成A股制约因素,2)兼顾内外平衡的政策顺位提升→中美盈利周期错位下进一步宽松空间不宜高估。从反弹到反转的关键变量是全A非金融业绩拐点的能见度,用三大利差“语言”描述,即中美利差是主要矛盾,而非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用社融“语言”描述,即社融结构拐点是主要矛盾,3月M1-M2拐点或已初现,静待中长期贷款回暖。
配置上,价值继续占优,行业比较思路为景气优且未被充分交易的+受疫情冲击小或受益于疫情的:银行/CXO/建筑/农业/食饮。
广发证券:成长继续切向价值
A股仍需“慎思笃行”,成长继续切向价值,配置通胀受益链+稳增长。在房地产供需梗阻和防疫政策尚未有显著变化前,A股盈利底部无法形成一致预期,因此价值股可能已震荡为主,而成长股依然会受困于美债实际利率上行趋势和供需格局的变化。
因此,A股仍需“慎思笃行”,价值风格将继续占优,行业配置:1. “供需缺口”通胀受益的资源/材料(煤炭/铜/钾肥);2. “旧式”稳增长发力承载经济“稳定器”作用(地产/消费建材/家电);3. 消费“稳增长”和疫后修复预期(休闲服务/酒店)。
安信证券:政策加码可期,建议配置稳增长>全球通胀、高景气>疫后修复
就15日央行“降准不降息”行为来看,这次降准在时间点上是符合市场预期的,但这次降准幅度非常克制;至于降息,在国常会强调“适时降准”后市场对“同时降息”的预期就开始降低。我们认为本次“降准”幅度对于经济预期的修复和缓解A股资金面紧张作用有限。但更重要的是,本轮 “降准”依然是稳增长政策明确且积极的信号,后续“新的预案”更值得期待。
从当前交易逻辑上观察:我们依然认为:第一,稳增长不起,高景气难兴;第二,稳增长兑现,高景气转机。当前正处于“稳增长兑现,高景气转机”的过程(在稳增长兑现的过程大概率会出现一波房地产或者消费股的超额行情,之后才会逐渐过渡到高景气方向。),我们建议的配置是稳增长(地产链、基建、银行、食饮)>全球通胀(煤炭、农牧、石化)、高景气(数智化、光伏、军工、半导体、风电、新能源车)>疫后修复(酒店、航空、餐饮、旅游等)。
华安证券:一季度稳增长效果即将“揭晓”,配置仍以均衡优先
4月第2周,国内疫情与海外美联储加速收紧风险压制市场。央行在4月15日全面降准25BP,货币政策较为克制、短期内进一步加码刺激概率较小,“稳增长”政策预计仍将以基建、地产和促销费为主,效果仍需要宏观数据加以验证,密切关注4月18日公布宏观数据。
建议继续均衡配置以应波动。配置方面,稳增长链条确定性最强,建议继续参与;促消费政策下,消费复苏确定性有所提升;流动性合理充裕,中长期仍可参与成长第三阶段行情。
国海证券:当前A股仍处于磨底期,继续看好稳增长相关的基建、地产等领域
当前A股仍处于磨底期,一方面国内政策出现一系列积极变化,包括年内首次降准、各地地产政策的进一步放松、国内供应链冲击正逐步缓释等,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50BP与缩表也有望在5月上旬靴子落地。但市场底信号的最终确认需要看到宏观经济的触底企稳,以及海外负面扰动得到显著缓释。
行业配置方面,继续看好稳增长相关的基建、地产等领域,阶段性参与后周期以及受益于疫情防控举措边际放松的部分消费板块。稳增长板块是当前阻力最小的方向,重点关注政策边际放松预期较强的地产、基建以及受益于地产链条企稳预期的银行等。后周期板块中重点关注涨价预期较强的煤炭、石油石化、农林牧渔等。消费板块重点关注调整比较充分且受益于疫情防控举措边际放松的食品饮料、旅游零售等行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