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宏观央行金融报表解析:降准可能性大于降息
招商宏观3月25日研报对1-2月央行金融报表进行分析。研报认为,MLF利率连续两个月不动,但不必担心货币政策的宽松倾向,政策“稳中偏松”的基调并未发生明显调整,只是宽松方式从“价”转向了“量”的上面。往后看,研报认为政策宽松的空间还在,降准的可能超过降息;从高频数据来看,3月金融数据预计不差。如果央行没有降准,十债收益率或仍将围绕MLF利率运行。
以下为研报摘要:
连续两个月MLF利率的按兵不动,使得市场担忧货币政策的宽松倾向是否发生了变化。我们认为,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政策“稳中偏松”的基调并未发生明显调整,只是宽松方式从“价”转向了“量”的上面。
核心观点:近期的两次重要会议重申了货币政策“稳中偏松”的政策基调。金融委会议要求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国常会重申“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同时及时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政府工作报告》一脉相承,预示“稳中偏松”的政策基调未发生变化。
宽松方式发生调整,基础货币增速明显改善,央行投放起到重要贡献。一月,央行总资产突破40万亿元,增速从2.1%(2021年12月)升高到6.0%(2月),扩表明显。截至二月,基础货币余额32.9万亿,两月平均增速3.1%,相比去年12月(-0.28%)明显改善。
从影响因素来看,央行投放(即:对其它存款性公司债权)增速明显加快,对基础货币起到主要贡献;财政前置发力导向下,政府存款明显增多;央行外汇占款增速变动不大。总之,在政府存款增速加快的同时,基础货币仍出现明显改善,说明央行通过主动的货币投放,维护了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整体稳定,透露出“稳中偏松”的政策倾向。
展望四月,政府存款虽遇传统“大月”,但在财政支出发力的对冲下,增速或边际减缓。在此情形下,央行投放的压力将会减弱,叠加四月资金到期量处于年内低位,央行投放力度或有所减轻。
在贷款需求偏弱与监管指导加强的背景下,银行信用创造出现明显差异。由于月初的金融数据点评已对信用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文主要结合《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对重要细节进行补充:
各类银行贷款增速趋势分化,预示新增贷款或主要流入国有大型企业;中小银行长期贷款增速下降较快,国有银行更加倚重票据融资;中小银行购债提速,支持非银金融机构加杠杆态度相对谨慎。
启示与展望
2月下旬以来,十债收益率开始进入横盘震荡阶段,市场对社融等金融数据与政策信号的敏感度提高,反映出大家对货币政策宽松节奏与宽信用成效存在分歧和不确定。
从货币端来看,政策宽松的空间还在,降准的可能超过降息;从信用端来看,由于前期资金主要流入国有、大型企业,中小银行长期贷款仍在下降,说明信用的全面回升还需要时间。从高频数据来看,3月金融数据预计不差。如果央行没有降准,十债收益率或仍将围绕MLF利率运行。(编辑:Lea)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