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多利空因素影响,比如乌俄冲突超预期、油价等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美联储加息,中美冲突和国内新冠疫情失控等,上周市场出现恐慌性踩踏,热点题材熄火,亏钱效应明显。全周上证指数-4.00%,深成指-4.40%,创业板指数-3.03%。盘面上综合、电力设备、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和建筑装饰等跌幅较小,社会服务、家电、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和钢铁等板块大幅下跌。本周即将迎来美联储加息的重磅事件,靴子即将落地,市场后市怎么走?在俄乌冲突的影响下,上周大宗商品出现大幅波动,ICE布油触及139美元/桶后快速回落,金属镍期货价格快速暴涨之后取消交易都对A股市场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全周来看,沪深300下跌4.22%,创业板指数下跌3.03%,社服、家电、有色跌幅居前。短期看,影响A股市场的因素较多, 3月15日也即将迎来美国议息会议,面对7.9%的美国2月CPI,加息幅度成为市场关注焦点。相对而言国内CPI压力明显小于美国,2月CPI仅同比上涨0.9%,主要由于目前猪肉价格仍处低位,降低了居民消费的压力,也给我们的货币政策提供了一定的自主空间。相对而言,我们认为 短期急跌的重要因素源自绝对收益者年初以来没有安全垫而被动止损抛售,随着恐慌盘的消化以及利空因素落地,市场或迎来一波超跌反弹。尤其是进入一季报预告期,部分盈利增速超预期的公司值得重点关注。上周受俄乌冲突影响,市场一度大跌,后边两天有所反弹。 俄乌冲突本身其实影响不大,但是它的胶着影响了通胀和中美博弈,这对市场的情绪影响会更大,尤其是镍的黑天鹅事件还会影响整部分新能源的中短期基本面,中美的博弈也会对相关行业产生影响。但我们仍然认为俄乌的问题会有一个理性的解决,应该不会成为今年经济的黑天鹅事件,最终到年底对整体的影响有限, 目前很多成长公司进入估值底部区域,中长期机会大于风险,当然需要注意部分行业短期业绩的变化。
中信证券:市场底已二次确认,A股即将迎来价值和成长的共振上行
A股近期因内外风险叠加产生了严重的情绪化宣泄,出现了三大严重背离,同时,随着三个临界点到来,市场底已二次确认,A股即将迎来价值和成长的共振上行。一方面,近期A股超调与国内政策宽松以及稳增长的基调严重背离; 投资者情绪与国内稳健的经济基本面严重背离; A股当前估值水平与历史及全球可比估值水平严重背离。另一方面,预计对俄乌冲突局势的预期渐入好转的临界点; “两会”后稳增长政策进入再次发力的临界点; 投资者严重的情绪化宣泄以及调减仓行为也渐入临界点。 A股“市场底”已二次确认,并将随着三大背离的修复迎来价值和成长的共振上行。配置上, 建议坚持风格和行业上的均衡配置,坚守稳增长主线,围绕“两个低位”继续布局,近期重点关注锂电、光伏、半导体、白酒、医药、建筑等一季报有望超预期的品种。海通证券:市场调整的时空已经显著,回调后打开上升空间沪深300共经历5轮下跌,参考历史,这次调整时空已经显著, 市场估值处于2013年以来的中低位。资金负反馈压力不大:杠杆资金比例不高,基金净赎回不明显,北上资金短期流出但中长期仍将流入。全年震荡市,过去2个多月的回调为后面行情留出了空间,关注价值,成长进攻,如光伏风电、数据中心云计算。国际局势紧张,避险情绪高位情况下,原油和基本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上周迅速冲高(后有所回落),引发市场对经济衰退陷入滞胀的担忧,叠加A股市场微观流动性恶化, 一定程度上出现资金踩踏现象:私募基金被迫出售手中权益类资产,以及融资买入额下降融券卖出额上升的情况进一步扩大了市场的短期跌幅。北向资金尤其是配置型外资上周出现了系统性减仓,配置型外资逆市流入的新能源发电和贵金属方向值得关注,俄乌冲突的系统性风险缓和后,外资有望回流A股。目前市场对于美联储3月加息的预期已经基本消化,加息落地后成长风格有望反弹。高通胀高利率环境不代表成长跑输,以科技板块为代表的处于高景气周期的产业仍可以有超额收益。有望超预期的细分板块主要将集中在:1)部分景气上调的周期品,如新能源金属/原油/有色金属/煤炭/航运;2)稳增长板块中一季度率先发力的银行/基建央企;3)成长板块中一季度仍维持高景气且盈利能力未明显受损的CXO/光伏组件/IGBT及半导体材料/军工上游/隔膜及动力电池龙头/千兆宽带等;4)去年业绩明显受损一季度有望回升的铁路/火电等。国泰君安证券:短期有望反弹,投资的机会在低风险特征的股票A股市场重挫,核心源于投资者从定价“通胀”走向定价“滞胀”,地缘政治扰动只是加快了这一过程。短期有望反弹,但市场信心重建需要较长的时间。在短期超卖与风暴模式之后,A股有望进入阶段性的反弹。但是,在需求端政策和信用宽松的路径还未完全明朗之前,我们认为投资者盈利预期下降, 贴现率预期上升的格局在短期仍难以扭转,市场信心的重建以及微观交易结构的优化需要时间。围绕核心资产所在行业寻找非核心资产优质公司。 低风险特征推荐方向有三:1)to G端或公共投资方向:光伏、风电、电力运营、电网、数字基建、建筑等;2)顺通胀方向:煤炭、化工资源品;3)困境反转与盈利确定性:生猪、白酒等。展望后市,我们认为短期地缘事件等因素导致的供应风险仍有可能继续发酵,中期而言,中国市场可能具备相对韧性:1)中国所处增长与政策周期相对有利,“稳增长”政策储备空间相对充足,增长在二季度左右可能逐步改善;2)中国市场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与其他主要市场相比也具备估值吸引力;3)当前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大国,具有全球最大、相对较全的产业链,通胀压力可能相对可控,在全球供应风险中中国市场可能会相对更有韧性。结构上,短期低估值“稳增长”板块可能会有相对收益,待宏观风险逐步平息后,高景气的成长领域和受成本挤压的中下游制造业可能迎来转机。当前关注三个方向:1)政策发力潜在有支持的领域,包括基建、地产稳需求相关产业链(建材、建筑、家电、家居等)、券商金融等;2)2021年调整较多、估值不高、中长期前景仍明朗的中下游消费,自下而上择股,包括家电、轻工家居、汽车及零部件、农林牧渔、医药等;3)制造成长板块,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及科技硬件半导体等,风险已有所释放,转机待海外“通胀”风险边际缓解。2月社融低于预期,疫情散点爆发,外部风险扰动仍未消除,外资流出增添新的压力,目前市场上悲观情绪较为浓厚。不过我们认为,当前市场已经开始出现一些积极信号, 市场可能已经开始进入经典的寻底、筑底的过程,4月中旬至5月中旬,等待诸多不确定因素落地,A股有望重新回到上行周期。资金负反馈对于市场影响最剧烈的阶段已经过去。对于大盘指数,沪深300指数较年初回落12.83%,较去年5月高点回落19.06%,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到底是“下跌中继”,还是已经处于“战略底部”。客观而言,在目前外部因素(俄乌问题、美联储加息以及全球通胀)、房地产困局和国内疫情尚未明显缓解背景下,弱市反弹会有,但市场大反转还需要等一段时间。 我们维持当前市场处于战略底部的认知,心向光明,3月A股“见龙在田”迹象显现,结构性行情依然坚定可期。步入3月,市场对于一季报业绩的关注会更加明显,Q1盈利超预期依然是当前市场非常认可的方向。根据从3月(3月12日数据)各细分领域2022年wind盈利增速一致预期环比2月和2022年1月来评估, 2022Q1业绩可能出现持续超预期的细分方向为:周期品(钾肥、航运、炼焦煤、铅锌、氟化工)、新能源(锂、钴、太阳能、核电)、医疗服务(CXO、新冠检测)、制造业(电机、电子零部件、机床设备)等。兴业证券:最恐慌的时候已经过去,未来一个月市场迎来阶段性修复窗口最恐慌的时候已经过去,未来一个月市场迎来阶段性修复窗口。1)尽管俄乌谈判未达实质性进展,但俄乌冲突演绎至今,各方态度和制裁举措已基本明朗,形成进一步超预期冲击的可能性减小。 并且,从上周海外市场表现看,对俄乌冲突的恐慌情绪已显著释放,海外权益市场也从单边下跌转入双向波动。2)国内2月社融总量、结构双差,大幅低于市场预期。 但近期“稳增长”政策已在积极出台。 两会明确全年GDP增长目标5.5%,并要求“扩大新增贷款规模”、“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 各省也陆续公布了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且整体较去年有明显增长,同时多地出台了针对购房的宽松政策。 “宽货币”、“宽信用”已在不断加码,未来进一步的降准降息可期。3)美联储加息乃至缩表计划靴子落地在即。 3月16日美联储将召开3月议息会议,加息25bp基本已是“板上钉钉”,且大概率公布缩表计划,同时市场一直以来对加息的担忧也将靴子落地。 若再度冲击市场,反而或是又一次参与跌深反弹的机会。 之后一个月,在开年以来连续调整、最恐慌的时点逐渐过去后,市场有望迎来一波修复窗口。二季度,大小风格会转向均衡,建议 “稳增长”+“小高新”“哑铃型”配置:一方面,受益于“稳增长”预期的金融地产、新老基金等板块;另一方面,继续在调整较多的医药、计算机、“新半军”中自下而上寻找符合“小高新”特征的标的。长期,继续聚焦科技创新的五大方向。1)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特高压等),2)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 等),3)高端制造(智能数控机床、机器人、先进轨交装备等),4)生物医药(创新药、CXO、医疗器械和诊断设备等),5)军工(导弹设备、军工电子元器件、空间站、航天飞机等)。西部证券:市场阶段性底部初现,A股市场上半年仍然有吃饭行情西部策略指出,市场阶段性底部初现,成长引领指数反弹。上周市场受到疫情反复担忧影响,外资大幅流出,引发市场非理性调整。随着年报和一季报披露期的到来,风格纠偏行情已经在调整中悄然展开。 景气仍是市场反弹主线。展望后市,随着联储加息落地,叠加国内货币政 策仍有进一步宽松空间,市场流动性预期有望迎来阶段性修正。 随着年报和一季报窗口期临近,A股市场上半年仍然有吃饭行情。这样的环境之下,前期调整幅度较大,业绩兑现度仍然较高的景气赛道龙头,将迎来一轮修复性行情,将其称为风格纠偏行情。慢工出细活,以守待攻。3月以来,在俄乌局势动荡、国际油价飙升、美欧货币政策转向等因素的影响下,A股估值快速调整。中长期我们对A股市场不悲观,但由于海外滞涨担忧短期难以消解,叠加国内疫情反复影响消费复苏节奏,因此市场风险偏好的修复也非一蹴而就, 预计A股短期内仍将以“反复磨底”为主,建议“以守待攻”。具体到行业上,关注三条投资主线:一是低估值与受益海外通胀品种,如“银行、地产、贵金属(黄金)”等;二是疫情防控受益相关,如“医药生物”;三是受益于政策(扶持)推动的主题相关,“新能源(光伏,储能)、半导体、东数西算、三农”等。声明:本文观点来源于管理人、第三方,不代表本公众号的立场,本公众号不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来源于管理人、第三方,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