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投资舒泰峰:投资中需要用"周期思维"破解"线性思维"
百亿私募重阳投资合伙人舒泰峰近日发布新著《财富是认知的变现》称,与线性思维相对应的破解之法是辩证思维。世界的发展本质上不是线性的,而是辩证的,这种辩证体现在经济生活里呈现为各种大大小小的周期。
人类的大脑为什么如此线性呢?原因在于我们的大脑是在本地化和线性化的环境中进化的。本地化意味着我们的先祖所接触的几乎所有东西都位于步行不到一天的距离之内,线性化则意味着变化的速度特别慢。这在我们的神经上留下了印记,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只要连续出现过两次,大脑都会预测它会出现第三次。中国有句老话叫“事不过三”,现在多用于警告他人不要犯三次同样的错误,其实也可以解释为一旦到了三次就会形成习惯或者趋势了,所以必须进行遏制。
在瓦特发明蒸汽机之前,世界的确发展极其缓慢。一个清朝人如果回到秦朝生活上肯定不会遇到多少障碍,因为虽然两个朝代隔了一千多年,但在物质层面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如果让一个现代人回到秦朝生活,那恐怕就要笑话迭出了,不信可以看看电视剧《寻秦记》。斯坦福教授伊恩·莫里斯将公元前14000年以来人类摄取能量和使用能量的能力进行了量化,由此形成了社会发展指数曲线图。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在公元1800年之前曲线以极其缓慢的幅度抬升,但是1800年之后,“砰”的一声,曲线几乎以90°角突然变陡——由于工业革命,人类文明产生了指数级或者爆炸式的增长。短短200多年的时间,世界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的大脑结构显然没有跟上文明大爆炸的步伐,线性思维正是我们大脑落后于时代的遗存。我们必须警惕这种遗存,不然的话可能会犯下重大的错误。在一个文明爆炸的时代,打败马车的不是马车,而是汽车;打败柯达的不是富士也不是柯尼卡,而是数码相机;打败诺基亚的不是三星也不是摩托罗拉,而是智能手机……马车、柯达、诺基亚都犯了线性思维的错误。
与线性思维相对应的破解之法是辩证思维。世界的发展本质上不是线性的,而是辩证的,这种辩证体现在经济生活里呈现为各种大大小小的周期。
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曾经总结了许多种周期:经济周期、政府调节周期、企业盈利周期、风险态度周期、信贷周期、不良债权周期、房地产周期、市场周期等。
投资收益也存在周期,霍华德从1970年到2016年经历了47个完整投资年度,算下来他的年平均收益率为10%。他曾经做过一个有意思的自我设问:这47年里有多少个年份股市的收益率处于“正常水平”加减2%,即处于8%-12%的合理区间之内?
霍华德自己预期这样的年份“不是很多”。但是经过计算,他自己大吃一惊,竟然只有3个年度,也就是说平均16年才遇到1年股市是正常的!
“股票市场表现符合正常水平绝对不是正常现象,所谓的常态其实是非常态。”霍华德因此得出精彩结论:“股票市场如此大幅度波动,根本不能用企业、行业经济这些基本面变化来解释。股票市场经常大幅度偏离正常收益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投资人的心理和情绪像钟摆一样大幅摆动。”
基本面与心理的互动机制如下:有时候人们感觉良好,积极乐观,预期好事会发生,而且后来情况确实如此,此时,投资人就会变得贪婪,什么都不顾了,心里只想着赚大钱。贪婪让人争抢着去投资买入,结果大家纷纷开出更高的价格,从而导致市场上涨,资产升值。
但是反过来,有时候投资人感觉不好,预期就变成负面的了。在这种情况下,恐惧主导了投资人的心理和情绪。投资人不再一心只想着赚钱了,而且担心会亏钱。这就导致投资人买进的数量减少,原来推动资产价格上涨的动力就会消失,市场涨不动了。后来投资人甚至开始卖出了,从而使价格下跌。处于恐慌状态时,投资人的情绪带来了巨大的反向力量,让市场转为熊市。
霍华德根据这个规律总结出股票投资中著名的“钟摆理论”:证券市场的情绪波动类似于钟摆的运动。虽然弧线的中点最能说明钟摆的“平均”位置,但实际上钟摆停留在那里的时间非常短暂。相反,钟摆几乎始终朝着或者背离弧线的端点摆动。但是,只要摆动接近端点时,钟摆迟早必定会返回中点。事实上,正是朝向端点运动本身为回摆提供了动力。
可见,一切周期的背后是人性的周期。正因为投资人的心理和情绪在恐惧和贪婪之间来回摆动,所以市场也在熊市和牛市之间来回波动,不是走到极端就是走向极端。
月亮意识与投资
中国人喜欢月亮,可能因为月亮是最懂得辩证法的“智者”。《周易》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意思是说,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圆了就会月缺,天地之间盈虚的变化,是跟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更何况是人呢?
月圆只是一个瞬间,月缺才是常态。但是反过来说,月缺又总会再圆。所以,古今同赏一明月的场景里,隐含着瞬间与永恒的辩证。月亮的变化就如太极图是一个圆,阴阳两极在其中互相依存、互相包含又互相转化,形成一种“不朽的循环”,生生不息,妙用无穷。
读懂了月亮,也就读懂了人生,读懂了投资。人生应当追求完美,就如欣赏月圆。但也应当懂得月圆则亏,物极必反。
有趣的是,西方文化中同样蕴含着高度类似的反论。耶稣的反论是:“失去生命者,获得生命”。爱默生则说:“终即始;黑夜之后必有黎明,大洋之下另有深渊”。
著名经济学家李迅雷先生把牛市的上涨逻辑分为“三级推力”——今天(短期)利好、明天(中期)利好和后天(长期)利好;当市场开始炒作“后天利好”(如“黄金十年”)时,基本就见顶了。反之,当市场开始炒作“后天利空”(如“失去的十年”)时,基本也见底了。这与霍华德的周期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失败的投资者那里,霍华德说:“摆幅越接近最大时,人们越倾向于将之视为永恒状态”。芒格曾犀利地指出过:“所有人类对几何级数增长的过度追求,在一个有限的地球上,最终都以惨痛收场。”用大白话说,就是树不能长到天上去。这是常识,但在现实中,当牛市来临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可以一直涨,3000点看5000点,5000点看1万点,总觉得这次是不一样的。“这次不一样”恰恰是金融史上最昂贵的教训之一。这就像某些人看到十五的月亮,就相信月亮永远会是圆的一样,遗憾就是这么酿成的。
巧用周期的反转获利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万物运行的周期难以改变。那么了解周期有什么用呢?“能够肯定的事情之一是,极端市场行为会发生逆转。”霍华德说,“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事件都不是孤立的或偶然的。相反,它们都是一定的循环模式的组成部分,是可以掌握并从中获利的。”
在霍马德看来,了解周期是为了让自己知道处于周期的什么位置,然后相应地指导投资行为。
他总结了“牛市三阶段论”:第一个阶段,只有少数特别有洞察力的人相信,基本面情况将会好转;第二阶段,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基本面情况确实好转了;第三阶段,每个人都得出结论,基本面情况将会变得更好,而且永远只会更好。
反过来则是“熊市三阶段”:第一阶段,只有少数深谋远虑的投资人才能意识到,尽管形势一片大好,市场面普遍被乐观看涨,但是基本面肯定不会一直顺风顺水;第二阶段,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基本面正在越变越糟;第三阶段,每个人都相信基本面只会变得越来越糟。
投资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成为第一阶段先知先觉的人。“聪明的人最先做,愚蠢的人最后做。”霍华德认为巴菲特的这句话可以称得上排名第一的投资名言,神奇地概括了周期的重要性。
所以,成功的投资家多是逆向思维的高手,所谓“当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当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投资要争当第一阶段的引领者,而不做第三阶段的跟风者。
具备了周期思维,就不应当盯着眼前的一点小波动,市场每天短线的上涨和下跌在霍华德看来是“芝麻一般的小事”,投资真正需要关注周期走到极端的情况,这才是“西瓜一般的大事”。因为当市场走到极端的情况下,逆向行动的成功率最高。所以做投资,不妨建立一点摆钟意识或者月亮意识。
懂得了周期思维,也就不会被线性思维所束缚了。(完)
关键词: 重阳投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