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再看固收+中的“绝对收益”
中金公司3月1日发布研报指出,到目前为止,“固收+”的2022年并不顺利。开年以来,股市承压明显,去年为投资者挣得不少回报的转债市场也在高估值下不堪重负。中金测算,年度尚能对2亿元/3亿元/5亿元/10亿元账户增厚7.8%/5.9%/4.2%/2.4%。
到目前为止,固收+基金整体出现一轮较大回撤,偏债混基收跌1.6%,二级债基收跌2.26%,转债债基则收跌8.19%。与去年的顺风顺水不同,对于三年强势后“终于”进入疲惫期的固收+,市场产生不少争议。
中金在此不探讨“盈亏同源”、“风险平价”这些形而上的理念,而就固收+中绝对收益类策略进行梳理,以期为后续新组合搭建提供一些思路。中金也希望明确,二级权益市场以及转债当然是固收+的重要组成,但并不是全部。
一、定增对于固收+的性价比如何?
目前定增标的风格分布较为均匀,以大盘成长、大中盘价值为主线。发行折价率目前仍能徘徊在20%附近,标的6个月解禁期后涨跌幅也尚能维持在20%及以上。
依据中金统计,定增对于偏债\二级\灵活配置产品分别平均增厚0.07%/0.24%/0.29%。展望后市,预案待批/待发规模(发行对象含机构投资者)尚有7674.34亿元,整体折价空间或仍能维持在15-20%之间,部分品种走势有一定企稳,性价比不错。
二、2022年更“市场化”的打新还能增厚固收+多少收益?
随着2021年9月新股发行规则条款修订以来,打新也逐步从“制度红利”向“常规博弈”过渡,中金观察到:
1)“报价集中度偏高”这一行为趋向瓦解,入围率震荡回落;2)整体加权涨跌幅呈现较大幅度的回落;3)市场参与度有所波动;中金认为即便考虑“全面注册制”+北交所打新,市场打新回报或许也无法回到原本的水平,但就“固收+”的目的而言,仍值得一做。
经过中金测算,年度尚能对2亿元/3亿元/5亿元/10亿元账户增厚7.8%/5.9%/4.2%/2.4%。
三、股票上对于固收+的举措有哪些?
在本轮调整中,中金也看到不少狭义固收+产品较为出色的净值管理能力。其中:
1)分散持仓+低估值仍是基础项;2)策略的相对稳定与止损考验一定投研能力,同时逐群不是常态,基金重仓股比沪深300等宽基指数对组合的解释更小;3)择时对固收+必要性凸显,当情绪处于一定高位时股债双杀的发生概率不低。
(编辑:ZA)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