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看!寒夜里,他们为高铁做“CT”
寒夜里,他们为高铁做“CT”
日阅照片2万张,力保旅客一路平安
眼下正是一年一度的春运“时间”。白天,一列列高铁你追我赶,在高铁轨道上风驰电掣。晚上零点后,忙碌了一天的列车入库“休息”,一辆辆接触网作业车则接替“换班”,以80公里的时速沿着轨道出发,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检修作业。
(相关资料图)
4C检测车在福州站等待出发。通讯员 张志霞 摄
每天零点至4:30的高铁“天窗”时间,是接触网工们最忙碌的时间。趁着明月当空,他们扛着接地线,爬上6米多高的作业车,根据4C分析中心出具的“体检”报告,沿着轨道一颗螺丝又一颗螺丝地检查潜在隐患。
事关高铁供电稳定的“体检报告”是怎么出炉的?近日,记者走进南昌铁路集团福州供电段的4C分析中心,了解背后的故事。
从去年开始,福州供电段升级完善了接触网4C分析中心,引入4C辅助分析系统,对前方接触网检测车拍回的高清视频进行逐帧分析,可及时发现螺栓松动、绝缘子破损、吊弦断裂等各种缺陷,就像给接触网“照了个CT”。
记者看到,黄色的4C接触网检测车顶上,分布着很多“大眼睛”,那是32个3000万像素级别的高清摄像头,在钢轨上快速行进时,依然能快速对接触网各处零部件进行全方位抓拍。
负责“CT看片室”的有12人,每年他们要分析约700万张照片,这意味着他们每天至少要完成2万多张图片的分析筛选,相当于每人每天要看片2000余张。加上不同接触网设备互有差异,要想又快又准完成这项工作,既要有丰富的现场经验,还得有一双“火眼金睛”。
“在过去,完成一次人工全线巡检,要花费3年的时间,随着4C接触网检测车投入运营,传统的人工巡检逐渐被机器所代替,检测频率也缩短到一个季度一次,这就像给供电网安上了‘眼睛’,让设备缺陷无处可逃。”检测分析员李贺说。
10年前,李贺刚进入南昌铁路局福州供电段,就被分配在检修班组,从学徒做起。每天凌晨,他乘着作业车出发,及时检修设备缺陷,直到天亮回站。到了冬天,夜里寒风呼啸,户外气温低至五六摄氏度,他们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一个晚上,脸冻僵了,手也冻麻了。”
2009年,温福铁路的运行,标志着福建省正式进入动车时代。随着境内的动车高铁不断增加,高铁接触网的检测任务压力不断加大,设备也加速迭代更新,接触网检测从人工巡检越来越向自动化、高科技发展,在4C系统的帮助下,检出缺陷的速度可达到纯人工检测的十多倍。为了炼出一双“慧眼”,分析中心的同事也经常切磋交流经验技术,让自己的“找茬”能力不断精进。
如今,李贺的大部分工作都转移到了4C分析中心。“定位装置、支撑装置、附加装置、接触悬挂,任何一处有问题,都会影响高铁的稳定供电。发现问题后,还要针对上季度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对缺陷类型和缺陷等级作出准确判断。”
去年,李贺在看CT时发现,某处接触网定位线夹螺母松动,一旦脱落会造成弓网事故,影响供电稳定性。当晚加班时,又发现另一处定位线夹未卡到应在位置,在长期震动情况下容易造成脱落。一天内发现两处设备缺陷,李贺因此获得了由南铁集团颁发的万元安全奖。
“无他,唯手熟耳。”李贺表示,接触网设备的检测水平,事关高铁的安全稳定运行和旅客的乘车体验。他们将继续积极积累经验,学习先进技术,以一双“火眼金睛”和时刻警醒的心,让乘客们回家的道路平安畅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