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万亿之城无悬念,常州烟台谁更有后劲?

来源:腾讯网 2023-10-16 10:03:08

常州市委书记近日豪言“全力奔赴万亿之城”,同期向万亿GDP发起冲刺的还有烟台。2023年仅剩最后一个季度,“临门一脚”即将踢出。

从今年前三个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常州、烟台晋级万亿俱乐部已无悬念。悬念是,谁的经济含金量更足、谁的发展后劲更大。


(相关资料图)

常州烟台领跑准万亿之城

尽管当下“不以GDP论英雄”,但万亿体量依然是衡量一座城市实力的重要指征。如今,南北共有6个城市接近这一目标:去年常州和烟台GDP同时迈上9500亿元台阶,唐山紧随其后离9000亿仅有一步之遥,徐州、大连和温州三地都在8000亿至8500亿元之间。

今年上半年,上述六个城市GDP增速均在6%以上,超出全国平均水平,也超过大部分万亿城市。从GDP总量来看,上半年烟台、常州继续领跑,GDP分别为4706亿元、4525亿元,增量分别达到356亿元、261亿元。

下半年,烟台、常州继续高歌猛进——作为工业强市,万亿之城的骨架显然还是第二产业。烟台前八个月主要经济指标显示,工业增加值增速11.5%,工业投资增速12.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达到24.8%。

前八个月,常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增速连续17个月保持苏南第一。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6.1%,其中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光伏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57.8%、17.7%和9.6%,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85.1%、27.6%和10.6%。

常州、烟台今年同时提出冲刺万亿GDP的目标,年初至今两市均保持了较高增长,年底晋级万亿之城毫无悬念。不过,两地经济数据咬得很紧,谁能数据领先、排位靠前则尚有悬念。

去年上半年烟台经济总量曾领先常州约85亿元,不过常州凭借下半年发力实现反超。今年上半年,烟台再次领先常州约180亿元,常州有可能再次实现逆转——常州的胜负手就在于新能源产业。

作为苏南老牌工业城市,常州是中国最早投资新能源产业的城市之一,当年从洛阳引进的中创新航(原中航锂电)成长为行业龙头,目前已在港股上市,市值接近350亿港元。如今,常州立志打造“新能源之都”,新能源产业也成为常州冲刺万亿之城最厚实的垫脚石。

新能源产投或助常州逆转

今年前八个月,常州已落户200个新能源产业项目,总投资超 900亿元;储备项目199个,(其中总投资超百亿元的有6个)。同时,常州支持优势企业通过跨国并购等延伸产业链。1—8月,常州新能源“新三样”产品出口216.1亿元,增长17.1%,其中,锂电池和电动载人汽车分别增长63.1%和106倍。

在动力电池领域优势强大,常州还汇集了众多车企,如比亚迪、理想、北汽、东风等。其中,比亚迪常州汽车产业园规划年产40万辆新能源整车,年产值将超600亿元,并投资百亿建设二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而理想汽车在常州仅用两年就实现了年产10万辆目标。

对于常州来说,其新能源产业优势能否持续高效发力将十分关键。最后一个季度,常州重注新能源的脚步一点都没有慢下来。在10月8日举行的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开幕式上,由常州投资集团发起和设立的常州新能源产业投资母基金正式启动,总规模为50亿元。

开幕式上共有18个产业及科创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近550亿元。签约项目涉及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新材料、新医药以及工业服务、现代物流、文旅等领域,其中新能源产业成为投资热点,共有10个新能源产业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310亿元。

除此之外,常州“合纵连横”与东莞合作。常州和东莞分别是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以“制造业立市”的代表城市,两地都着力打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10月10日举行的“东莞·常州”上市公司合作交流会上,两地新能源产业跨区域协同发展。

不管是设立母基金还是与东莞合作,都显示了常州借助资本市场继续强壮新能源产业的念想。今年以来,常州新增上市公司6家,累计94家,募集资金1754亿元。在消费和外贸乏善可陈前提下,新能源领域巨量投资可能成为常州闯入万亿之城、并领先烟台的“杀手锏”。

根据规划,到2025年,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当然烟台也不甘示弱,不过相比常州在产业风口下的“资本突击”,烟台今年以来在资本市场上的动能要稍弱一些——从新上市公司数量、募集资金来看,烟台都不占上风。

常州烟台要比拼发展后劲

今年以来,常州主政者多次强调,GDP万亿绝非终点而是新起点。在GDP万亿目标之后,2025年,常州还要向“新能源产业规模、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两个万亿冲刺。常州烟台当前经济实力不相伯仲,但从后劲看,处于科技创新、新兴产业优势地位的常州,后续动能更大。

细看两地“三驾马车”——外贸方面,坐拥地利之便的港城烟台,去年进出口总额比常州多出1300亿元;消费方面,烟台、常州去年社消总额分别为3248亿元、2856亿元,考虑到烟台常住人口多出三成,社消仅超出不到一成半,常州消费力显然更强;去年烟台固投增速8.5%,常州则为2.2%。

从经济密度看,常州人均GDP接近17.8万元,烟台约为13.5万元元;此外,常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5万元,高于烟台的4.51万元——这也与“常州人均社消超烟台、民营经济占比达66.4%” 相呼应。

如前所述,常州烟台经济总量相差不大(去年分别为9550亿元、9516亿元),但从结构看差异明显。烟台去年产业结构为6.9:42.3:50.8,其一产、三产占比较大,二产占比较小——与常州二产增加值差距达642亿元。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总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

科技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显示,常州、烟台分列第15、第26,排位基本反映两地科创实力:常州有3680家高新技术企业,烟台只有2000来家;R&D经费占GDP比重,常州超过3%,烟台则不到3%。科创实力、新兴产业将成为常州未来制胜的关键。

整体而言,常州和烟台拥有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实力,不过两地也有明显短板:常州常住人口仅536万,需做大人口基数;眼下竞逐新能源产业的城市越来越多,常州面临激烈竞争,产能过剩值得警惕。烟台二产占比仅约四成、科创实力亦不突出,这是其提升排位的核心隐患。

对于常州和烟台来说,“达阵”万亿确实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毕竟产经竞赛如同逆水行舟。一个可供镜鉴的案例是,十四五开局提出打造“万亿之城”的潍坊,今年一季度负增长,上半年增速垫底全省,如今只能蛰伏。这里给常州烟台的警醒是,一个闪失就可能错失先机。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