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狗鸟蛇……每年五十多万只动物命丧公路

来源:腾讯网 2023-10-14 08:09:57

被路杀的猫。(课题组供图/图)

浑身乌黑嘴巴黄色的乌鸫(dōng)是城市里常见的鸟儿,它们善于模仿其他鸟叫声,喜欢在树林中活动。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和灌木丛,为乌鸫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却也暗藏致命风险。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忠秋在驾车时,就曾数次遭遇突然窜出的乌鸫,差一点成为“凶手”。

动物与车辆相撞致死事故被称为“路杀”。如今,无论在人迹罕至的保护区还是车流如织的城市,车轮取代了猎枪,成为动物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


(资料图)

命丧公路的动物数量超乎想象。由李忠秋担任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近日在学术期刊PeerJ发表:南京每年可能有57万余只鸟类和兽类遭遇路杀。

此前国内鲜少有针对路杀的系统性研究,李忠秋团队的研究评估了南京这一个大型城市的路杀本底数据。“路杀是非常严峻的威胁,但无论学界和公众,认知都不足。”李忠秋说。

猫、狗、乌鸫、麻雀风险最高

我国公路总里程已达528万公里,可绕地球一百多圈。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便利,却成为不少野生动物的天堑,每次穿越马路,都仿佛经历生死之旅。

学术研究显示,美国每年有3.4亿只鸟死于路杀,英国每年约有33.5万只刺猬命丧公路,巴西每年约有900万只大中型哺乳动物死于交通事故。

李忠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路杀作为交叉学科“道路生态学”其中一项研究内容,在美国、欧洲等国家有较多学术研究,但目前国内系统开展路杀的研究还不多,且已有的研究多在保护区进行,缺乏对城市环境的分析。

自2020年开始,李忠秋团队对南京市9条道路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监测。这9条道路包含3条国道、3条省道和3条县道,路边生境涵盖了居民区、农田、山地、水域、开阔地、森林等。

研究团队在南京市观察路杀的道路。(论文截图/图)

每隔两周,研究人员以不高于40km/h的车速走完全部路线,记录路上发现的动物尸体。行驶总里程达5831公里,相当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来回距离。

在26次监测活动中,研究人员总共发现293只遭遇路杀的动物。其中哺乳动物有136只,最常见的是猫和狗,还有黄鼬、刺猬等野生哺乳动物,一种爬行动物——虎斑颈槽蛇。

鸟类有143只,最常见的是乌鸫和麻雀,这与它们种群数量大、分布广有关。其他鸟类还包括珠颈斑鸠、灰喜鹊、白头鹎等,大多属于常见物种。

5月-7月是发生路杀的高峰期,这三个月的路杀数量约占全年的1/3。李忠秋解释,该时段是许多动物的繁殖季,动物幼崽缺乏生存经验,成年动物为抚养孩子而增加觅食频率,路杀概率增大。

路杀发生的地点与动物的栖息地密切相关。例如,农田、林地和湿地面积占比高的路段,路杀的风险较高;道路与河流之间距离越小,则路杀的风险越高;路杀更容易发生在远离城市主干道的地区;相较于弯曲的道路,笔直道路上发生路杀的风险更高,因为车速更快。

通过模型,研究人员推算出南京每年遭遇路杀的动物数量——兽类11万余只,鸟类45万余只。

模型基于现场监测的动物尸体留存时间、被发现的概率、南京市不同道路构成等构建。由于路杀动物的尸体不会在路面留存太久,研究者在多个路段放置冷冻鸡头和冷冻整鸡,分别代表小型和大型动物尸体,监测模拟尸体在道路的留存时间,计算出路杀被监测到的概率。

被路杀的鸟。(课题组供图/图)

常见物种也有重要价值

如何帮助动物减少遭遇交通事故的风险?

许多保护区在交通路线上建立动物迁徙的生态廊道。例如,青藏铁路设立了33处“易羊迁徙”的野生动物通道,藏羚羊等野生动物因此受益;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建设了上跨式、下涵式和缓坡式三种类型共25处动物通道,便于川金丝猴穿行;云南省思小高速公路为亚洲象设置桥梁隧道,野生亚洲象对25个野生动物通道的利用率达到72%。

车水马龙的城市公路也可以建立生态廊道。例如,2020年,深圳市大鹏新区排牙山——七娘山生态廊道建成,连接两山,横跨公路,是广东省首条建成且投入使用的仅供动物通行的天桥。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大鹏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18年,大鹏新区曾开展过野生动物道路致死调查,7月、8月两个月间,共记录了383起路杀事件,致死物种超过40种,以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如黑眶蟾蜍、香港瘰螈、变色树蜥等为主,也记录到少量鸟类、哺乳类动物。

该工作人员表示,生态廊道不仅将破碎的生境重新连接,也有效减少了路杀的发生。在生态廊桥上布置的四十余台红外相机记录到,有六十余种动物在生态廊道范围内繁殖、觅食、活动,已记录到豹猫、野猪、豪猪、猕猴等野生哺乳动物,形成了良好的动物栖息地。

李忠秋认为,城市是否建设生态廊道,需重点考虑成本和当地物种。此外还有一些有效的方法,比如在路杀热点地区树立指示牌,提醒司机此处常有动物出没,放慢车速,多观察路面情况,或设置减速带,建立动物围栏等。

李忠秋坦言,目前人们对路杀的认识和研究仍较初级,“难以评估路杀对当地生态系统究竟有多大的影响程度”,但至少从数据来看,路杀问题值得引起更多的重视。

目前李忠秋团队针对路杀的研究仅在南京一地开展,他希望,未来能将区域范围扩展至全国尺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城市中遭遇路杀的动物,虽然都是常见物种,但是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仍然有独特的地位。李忠秋举例,比如常见鸟类白头鹎,在日常生活中有点恼人——香樟树下停放的车辆常常被白头鹎的鸟粪“炸弹”袭击。但白头鹎在生态系统中是一个重要的功能性鸟类,它的排泄物可以帮助植物种子传播到几公里之外。

“我们总以人类为中心,谈论一个物种对自己有没有用。”李忠秋称,“每一个物种生活在地球上,都有它的功能和价值,越是常见的物种,越有存在的价值,不能因为常见就忽视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它们。”

南方周末记者 林方舟

责编 汪韬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