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打造群众温馨家园 南京淳化强化“微网格”激发治理“大能量”

来源:扬眼 2023-03-02 12:48:04

百姓事百姓议,百姓事百姓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今年以来,南京江宁淳化街道将治理力量落到每个村(居)民小组、楼栋、家庭,让居民对基层党建“可感、可得”,在“微”治理中感受城市温度。


【资料图】

做实党建微网格,“绣”出民生幸福感

成立于2007年的王墅社区共管理3个复建房小区,辖区老人多、流动人口多,基层治理面大、量大、事杂。如何将农村社区成功转型为城市社区?如何让居民共享城镇化发展的成果?王墅社区把答案写在了“精网微格”上。

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化,王墅通过探索形成“微网格”治理机制,吸收党员、楼栋长、物业服务企业员工、当地乡贤和 “五老”人员担任微 网格员,配合专职网格员开展政策宣传、信息收集、便民服务、纠纷调解和隐患排查等工作。今年以来,王墅社区多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志愿者为现场群众免费理发。碧华苑小区3幢的许章太今年82岁了,且是个独居老人,出门不便,一直是社区的重点关注对象。为此,网格员戴梦雅和微网格员孙艳专门上门服务,一同为许章太理发。

上门为许章太理发

“他们对我一直很照顾,每个月都会上门给我测量血糖、血压,我不方便买菜时,他们就帮我去买,逢年过节都会过来送慰问。以前我还是蛮担心自己的老年生活的,毕竟身边没有人照顾。但有了他们后,我就不太焦虑了。”许章太提到网格员和微网格员,说了很多心里话,“我现在是越来越依赖他们了。”

凝心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

听群众说,向群众讲,带群众干,让群众享。居民是社区的主体,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题中之义。为了提高群众“共治”的积极性,王墅社区以网格小区为单位举行“流动议事会”,通过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列出为民办实事清单,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我们小区地下室排水口总有污水往上冒水,污水还经常渗漏到1楼住户家里,社区能否联合物业共同找到源头,彻底解决问题?”“小区有居民在车棚里堆放杂物,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小区广场的草皮有部分裸露了,能不能修补一下,改善大家的居住环境。”每当有什么难题,小区百姓就来到王墅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的“墅说亭”,共同讨论,共同参与治理。

王墅社区的墅说亭

位于江宁区淳化街道西南部的新华社区原有7个自然村(全部拆迁),现有新华公寓祥和苑拆迁安置房。为了丰富居民课外生活,新华社区曾利用新华公寓一楼的公共空间布置了一个邻里书房,在使用过程中,不少居民提出建议:“里面有青少年和成人看的书,但是没有少儿图书,家长带孩子来只能自己看书。”“要是再弄块亲子共读区就好了,能让大人小朋友一起读书。”

收到居民们的意见后,新华社区今年对原有的邻里书房进行了提档升级,增加了少儿阅读区,添置了儿童书册,并且购置了多个卡通布椅增添少儿阅读氛围。目前,邻里书房有3000多册图书,能够满足小区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6岁的小孙子现在每天都要过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读读书,家长们还能互相交流孩子教育,蛮好的。”62岁的居民王先生说。

升级后的邻里书房有了亲子共读区

志愿服务助力基层治理,群众生活更舒心

志愿者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之一。在淳化街道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通过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实现多方合力的倍增效应。新华社区96%以上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这对社区服务力量、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新华社区通过对接高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并对志愿者进行分类培训,宣传时间银行的养老理念,从而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与服务热情,培养一批有服务能力的活跃大学生志愿者,并将这些志愿者对接到有需要的社会组织,进而对接至有需要的老人,从而更好的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解决社区治理中为老服务问题,实现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与转化。

截至目前,新华社区已注册服务对象77人,志愿者250余名常态化开展社区志愿服务,依托区域内高校特色,因地制宜的设置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科普志愿服务队,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建立医疗志愿服务队,暖心助老志愿服务队,开展科普、医疗、法律、助老等特色化志愿服务活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接下来,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结合淳化实际,打造“红色治理+分片治理+融合治理”的理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实现党群关系“零距离”、服务群众“零距离”,为基层治理开辟新局面,切实打造党员群众家门口的“幸福家园”。

扬子晚报/紫牛记者 姜婧仪 通讯员 陶洁

校对 李海慧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