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滚动:华龙宝:“此心安处是吾乡”

来源:高邮市广播电视台 2023-02-23 17:58:16

2月10号上午,“此心安处是吾乡”—华龙宝美术作品展”在市商务大厦开展,展期至2月28日。华龙宝先生是从高邮走出去的美术大家,此次展览,他携带他的100多件作品在邮办展,用形象、质朴、生动的造型与笔韵,诉说着自己蕴含在作品里的浓浓乡情。


(相关资料图)

经过长达四个月的筹备,2月10号上午,“此心安处是吾乡”—华龙宝美术作品展”顺利开展。展馆内,一幅幅作品陈列整齐,在射灯的照映下显得更加典雅。观展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异常安静,每个人都专注的看着面前的作品,静静观赏。本次展览,共展出了华龙宝近年来精心创作的83副中国画作品,15件雕塑作品,25幅雕塑图片,这也是他近年来艺术面貌最全面的一次展示。

“此心安处是吾乡”是出自苏轼的一首词“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虽离乡多年,华龙宝先生却从未忘记过家乡,这句诗词与他本次画展的理念一致,希望每一个来观看展览的人都能从作品里感受到一份心静与心安。

展出的作品中,有舐犊深情的祖孙、恬静淡然的母女、养鸡卖鸭的农民这类真实的、感悟生活、面向大众的画面,也有抗战中的巾帼、安度晚年的老兵、睿智乐观的教师、公安战线的英模等一些人物精神面貌和思想内涵的表达。其他如丝瓜南瓜癞葡萄,禽鸟鱼虾稻谷香,硕果累累蟠桃艳,融融冶冶菊花黄等富有诗意和自然质朴之美感的花鸟画,都深透着他对自然与家乡的情和爱。

汪曾祺先生是地地道道的高邮人,他的文学作品里总是萦绕着浓郁的思乡情愫,而这深深的影响着华龙宝先生,本次画展展出的中国画《沈从文与汪曾祺》就是华龙宝先生对高邮的献礼。

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入室弟子,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对汪曾祺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汪曾祺对他老师沈从文的感情同样是真挚而深厚的。这幅画中,汪曾祺与沈从文两人的神态从容、形神兼备,因为汪曾祺先生师从沈从文,华龙宝在处理人物关系的时候,沈从文在前、汪曾祺在后。

中国画往往以极简的笔墨去表现客观物象的存在。汪老身后背景是高邮东西两塔、奎楼和湖、河光影,沈老身后是他家乡湖南凤凰古城,典型的吊脚楼山水,同时沱江与大运河水相通,两人的情谊可见一斑。

这幅画华龙宝先生从构思到完成,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结合自身对这二位大家的理解,他将自己的想法融于笔下,画出的不仅仅是客观物象,也是心中之境。

纵观整个作品,气势磅礴、笔墨凝重,画中两位大家气定神闲、虽静犹动,画面的虚实、轻重、详略等关系处理得当,画中景物多呈动感,为画面增添了生气与活力,让观展者赞叹不已。

华龙宝先生笑言,他创作最多的是花鸟画,在他的笔下,荷花、小鸟、蜜蜂、龙虾,赖葡萄,形象从传统花鸟画中来,又有所变化,形的概括取舍,充满了拙的趣味,他想表现的并不是传统文人的孤高冷逸,而是一颗活泼泼的烂漫之心。

淮安作为华龙宝的第二故乡,也是伴随他成长进步的地方,他对这座城市同样深深眷恋着,他将对淮安的感情赋予笔下,跃然纸上。

从这幅《稻熟虾肥农家乐》中可以看出,华龙宝先生用大片的金黄色渲染整幅作品,成熟的稻子散发着诱人的金黄色,充实饱满的稻穗压弯了腰。稻田里,龙虾肥硕饱满。“‘稻虾种养’良性循环的生态模式让当地农民大获丰收。从画中,我们通过色彩的冲击,线条的刻画,仿佛体味到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华龙宝23岁离开家乡高邮,40多年来他从未忘记过家乡,一直为高邮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王氏纪念馆里王氏父子雕像,已然成为了王氏纪念馆一处地标,只要提到王氏父子便会想到这尊雕塑,大家不知道的是这座雕像就是出自华龙宝之手。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他为母校高邮中学雕刻的《白衣圣人吴登云》,看到这座雕像,就仿佛看到了吴登云,感受到了吴老的沧桑、亲切与温和。

此次展览,华龙宝先生就把精心创作的雕塑《作家汪曾祺》、中国画《沈从文与汪曾祺》两件作品捐赠给家乡。

这位从高邮走出来的艺术家,饱含乡情地向家乡人民汇报40多年来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为家乡人民献上一场“文化大餐”,受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

特别声明  为响应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号召,高邮融媒体中心旗下新媒体刊发文字及图片稿件特声明如下:一、知道文章及图片来源的,我们一定会注明文章及图片的出处或作者,请作者联系小编,我们将按照高邮融媒稿费标准,及时发放稿费。二、对于图片和稿件未提及出处的,我们转发时未能及时署名的,请原作者或单位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高邮融媒稿费标准,及时发放稿费。三、对于不同意使用的文章和图片,请原作者或有关单位及时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以防侵权。四、2022年4月以前的文字或者图片,因条件所限,未及时署名的,请作者或者单位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上述标准发放稿费或及时删除相关稿件或图片。

关键词: 美术作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