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能·见|常州,这样“造车”

来源:常州发布 2023-02-05 10:53:55

蓄势向“新”,聚“能”未来。常州正全力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能·见》将聚焦常州新能源产业新势力、合作生态、创新力量和前沿探索等多个维度,持续观察报道,为产业和城市共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和观点。

工业是常州的立市之基、强市之本。作为“工业中的工业”,汽车工业是工业领域规模最大的产业,是产业链最长、带动效益最大的产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前不久举行的新春“第一会”上,常州表彰了一批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不难发现,不少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已经坐上了全市龙头企业的“头把交椅”:

◆江苏时代位列特别重大贡献奖5企之一;

◆重大贡献奖企业有9家,占全市重大贡献奖工业企业的比例达39%;

◆工业五星级企业达18家,占比近四分之一。

以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已然挺起了常州工业的脊梁。

在全球零排放和汽车电动化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发展大趋势、全球大“风口”。国内一众城市率先探路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常州为何能脱颖而出,缔造出这个千亿级产业?

PART 01

抢抓政策机遇

选择新兴产业赛道,不仅需要城市决策者的前瞻远见,更需要面对不确定前景的勇气和担当。

常州眼光独到押注新能源汽车赛道,历届政府一棒接着一棒干,加强组织协调、做好系统谋划、加大有效投入、加速集群培育、优化政策支持,巧借国家“双碳”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井喷式增长的“天时”,发挥常州工业基础优、产业门类全、配套能力强、产业集聚先发优势明显的“地利”,利用优良的营商环境、良好的人力资源支撑等“人和”,先后招引一大批新能源整车企业、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和产业链优势配套企业,并且持续当好“店小二”“急郎中”,促进企业从“落子”常州向“深耕”常州发展。

“一座城市和一个人一样,必须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有定位。”2022年5月,市委书记陈金虎如是说。“十年磨一剑”,今天的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笑傲江湖”,是近年来常州保持战略定力、乘风而上、顺势而为、全市上下持续奋力攻坚的结果。

PART 02

坚持项目为王

重大项目是产业发展的“主抓手”。常州引资和投资协同抓,通过高效率服务和要素保障,“争分夺秒”推动一大批引育成功的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投入,努力做到“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

抢抓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风口,全速推动理想、比亚迪等后续产能快速落地,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吸引更多核心零部件企业集聚,打造“全球动力电池中心”,争创新能源汽车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支撑工业总规模再上台阶。

1月28日召开的全市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上,重大项目投入奖项目表彰共9个,其中有4个来自新能源汽车产业。在2023年全市工业重点项目中,来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项目占总数的20%、投资总额占总量的三分之一

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和一批在建项目、新签约项目的有序推进,为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增添发展后劲。

PART 03

着力产业创新

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定海神针”。常州大力引导企业紧跟前沿技术、紧贴市场需求、紧抓产品差异,政策支持持续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加快科技创新赋能,大力实施“揭榜挂帅”,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蜂巢能源成为国内首家完成20Ah级硫系全固态原型电芯研发的公司,全新品类无钴电池填补了国际空白。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杨红新

蜂巢能源诞生的基因就是创新,我们在品牌和品类上做了很多创新,打造了无钴的品类和品牌,也包括在智能制造上的创新。

◆中创新航和省有关部门、机构联合成立了“江苏省动力及储能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筹建“江苏省动力及储能电池制造业创新中心”。

PART 04

注重链式发展

常州以龙头企业带动、引育产业链上游企业相伴而生、协同发展,“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各环节形成了有规模、有高地、有优势、有潜能的“四有”格局。

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张永伟

城市发展新一代汽车产业,必须要抓好包括深耕产业链、发展关键零部件集群等工作,重视新一代汽车产业中的关键零部件布局。

从制造链看,最亮眼、也是最核心的,当属“拳头”产业动力电池。

起步于外省的中创新航,面临经营困境时常州市金坛区果断出手接盘,实现从濒临破产到风光上市的绝地反击,连续多年的果敢投资与潜心布局,不仅带来财政增收,更带来了整条产业链。

经过多年持续引育发展,常州目前不仅拥有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总部型链主企业,宁德时代、贝特瑞、星源材质、新纶新材、科达利等国内超70%的细分领域链主企业均在常州设立制造基地和研发机构,呈现出“百花齐放”新局面。

PART 05

营造产业生态

近年来,常州凝心聚力的“造势”实现新赛道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在政策支持上,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先后出台“创新政策20条”“产业政策30条”“新能源之都10条”等重磅政策,支持产业创新发展、做强做优,支持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专精特新,鼓励重大项目落地,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释放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优质的营商环境,也反哺着常州,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平台建设上,先后成立天目湖储能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培育国创、南德等10多家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了常州在国内汽车检测认证领域的支撑地位和集聚效应。

在人才招引上,以创业创新高地吸引人才、抓住未来,持续实施“龙城英才计划”,新推出“青春留常”计划,给人才当“保姆”,打造“青年梦想的发韧地”和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城市。常州逐步形成人才“虹吸效应”之势,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集聚人才数量占2022年全市引进人才总量的18.4%,总量位居常州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第二位。

常州大学中吴智库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彭伟

常州正加大培育和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和研发专家等方面的力度,同时强化技能型人才的培育,让人才成长链与城市产业链、价值链高度匹配,人才引进培育与城市发展轴线紧密结合。

在金融扶持上,支持需要融资的新能源企业,市、区政府设立产业创新发展母基金和产业投资子基金,以市场化的手段“以商引商”,市和辖市区还搭建企业股改上市服务平台、银企对接融资平台、项目资本对接平台。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外来资本向迈进“GDP万亿”城市的常州汇聚。

在要素保障服务上,更是不遗余力抓好水电气油运等生产要素供应协调,如2022年3月至5月市工信局仅协调本市和外省市整车供应链诉求就达30余次,涉及配套供应企业230余家,急企业所急当好汽车产业保供“娘家人”。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

常州以五个策略为抓手,成就了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成为常州工业骄傲。

产业高原隆起,常州提出了更高的目标:2025年,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规模超7000亿元,成为常州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的重要引擎、万亿级新能源之都建设主力军。

来源:工信宣

编辑:李梦娜

美编:黄 庆 袁鸣宇

关键词: 动力电池 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