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筑“菜园”,团餐龙头们不“缴枪”

来源:团餐界 2022-12-05 20:54:26

不曾想,预制菜热潮之下,团餐产业更高维度的竞争提前到来了。

11月25日,第八届中国团餐产业发展大会在南昌召开,会上,京东预制菜产业园区规划方案相关负责人作了《123产融合发展的预制菜产业园模式机遇》的主题分享。


(相关资料图)

这也是擅长“织网建仓”的互联网零售巨头京东集团,近年来首次深入中国团餐行业围绕产业园建设,输出整体解决方案。

对于一般经营食堂业务和单个城市市内食材配送的团餐公司来说,京东物流集团的预制菜产业园方案“官宣”无关痛痒,但对于正处于向预制菜产业园建设转型,并已有较大投入的团餐龙头企业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份最强“竞争宣言”。

会议期间,有从事产业园建设、运营业务的团餐企业代表向“团餐界”表示,国内最强对手来了,竞争在加剧。

而无论是京东、还是团餐企业们,为什么都在争做产业园的生意?

建产业园区,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生意

时至今日,中国经济的“底盘”就是靠几万个产业园来支撑的。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中国共有各类国家级开发区628家,省级开发区2053家,各类产业园区15000多个,对中国的经济贡献达到30%以上。

其中全国2543家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贡献了全国工业产值的50%以上。

可谓一园成就一城。

特别是在营商环境水平最高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以新冠疫情发生前的苏州为例。

2019 年,苏州工业园区生产总值 2743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7 万元,整个苏州的 GDP 是 1.93 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86 万元,也就是说,苏州工业园区占到整个苏州超过 14% 的生产总值,人均收入也远超苏州平均值。

所以,对于很多地方政府来说,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快速出政绩,建设相关产业园,引进好项目,成了最有效的手段。

而对于承担园区建设和运营的企业来说,建产业园区却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生意。

目前,全球范围内,建产业园区的赢利点主要有两个:

“租赁收入”和“中介服务费”。

“租赁收入”来自园区中的土地使用权、厂房设施、生活设施如住宅区的租赁。

“中介服务”的方式就比较多样了。

例如给客户做整体的园区项目规划;做建成后的项目管理;或只卖管理方案。中介服务利润率更高,经验是现成的,边际成本很低。

而这些都是和园区项目直接相关的收入。

在项目完成的初期,作为开发方还能得到一级土地出售收入;在园区逐渐成熟后,还能通过股权投资等资本运作,从进驻园区的企业中获得更加丰厚的回报。

同时,产业园还可以做REITS产品。截至目前,沪深两市已有5支产业园公募REITS问世,其中4支已处于公开交易阶段。

但在多样化的高回报下,产业园开发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以及自身需要具备强大的招商引资能力,所以建产业园,并非一般企业所能开展的业务。

再加上,其中涉及复杂的政府合作博弈,和需要具备超强的规划和管理能力,产业园建设,运营,如今已过了最佳掘金时期。

如今,国内只剩下招商蛇口、上海临港、张江高科等国企、几家国际背景的园区开发的寡头、几家互联网巨头们、几家千亿级的房企,以及零星几家园区开发上市公司之间在主要博弈。

而他们已经在朝着可再生能源、数字化、零碳的建园方向发力,“入园”门槛和以往不可同日而语。

这其中,就包括京东。

夯实“护城河”,巨头们心照不宣

众所周知,京东自建了整个物流体系。

这也给它在惨烈的电商平台大战中,带来了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壁垒,特别是履约效率和用户体验上。

而随着京东自身电商物流体系完备和应用成熟,京东的物流能力也开始外溢。

其不仅实现了向多业态渗透,包括冷链、医药、餐饮、连锁零售等,还在给予其他企业赋能提效,此外还在围绕区域特色农产品、大单品、大爆品,物流能力薄弱、尚待升级的产业带和地方政府展开合作,兴建产地仓、产地园。

如2018年10月,京东集团与贵人鸟达成合作,签订了相关战略合作意向协议。在智慧物流方面,双方以“鞋服产业集群”泉州为合作中心,以“产业集群总仓+城市协同仓+门店前置仓”的模式,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供应链效率。

2020年,京东物流与中国金银花之乡、水果罐头之都山东平邑县达成战略合作,两年后,平邑数智物流产业园在平邑建起,总建筑面积超过4.2万平米,内部设有自动化立体仓库、箱式多层穿梭车立体库、货到人搬运机器人、分拣AGV机器人等设备……

2022年11月,京东物流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2期正式启动运营,和此前布局在陕西的西安亚一1期、2期、武功仓,宁夏的银川智能仓,新疆的乌鲁木齐亚一、伽师仓,以及甘肃在建的兰州亚一,形成“北斗七星”之势,辐射西北地区多个优质瓜果产地。

……

可见从电商到农副产品,再到产业带,京东正在通过物流网、智能仓,一体化供应链的建设能力,让自身品牌、服务渗透于中国商业社会的每个角落,特别是规模商品地区。

而掌握了商流、物流、资金流、和绝对的用户量其中之一,在数字社会中,即掌握了定价权和话语权。

前者还有以支付宝为商流体系核心的阿里,以及拥有微信和QQ,掌握绝对用户数的腾讯,这也是互联网巨头们为什么要争做数字社会中的“基础设施服务商”的重要原因之一。

股神巴菲特在其“护城河理论”中指出:

企业的竞争没有终点,真护城河的要素之二即网络效应和高额的转换成本。

所以,无论是京东、阿里,亦或是腾讯,对投入重金夯实“护城河”, 保持绝对竞争力,心照不宣。

而预制菜赛道的爆红和未来巨大增量的想象空间,又给了京东产业园建设新的落脚点。

争做城市保供服务商,团餐企业不“缴枪”

今年6月25日,在2022中国(原阳)预制菜行业大会上,京东集团副总裁冯全普表示,未来三年京东将打造20个销售亿级的预制菜品牌,打造五个销售过5亿级的预制菜品牌,京东将在B端和C端协同发力,并结合京东自有品牌协同发展。

“渠道维度,京东拥有线上主站的自营和POP模式,以及基于LBS的京超模式,在线下有七鲜等一系列的商超或新零售体系,有大客户端的企业集采、餐饮B端供货,都可以去助力预制菜行业商家从京东渠道里将自己的产品散布到千家万户的消费者手中。”

无可厚非,这是京东躬身入局做预制菜的巨大优势。

但从B端供给的视角来看,京东要想完成这一目标,还需要走大单品策略,但全国性大爆品较少,需要通过“一城一品,一地一味”发掘爆品的策略,和特色美食地标城市政府合作,通过自建产业园+延伸铺设冷链物流,才有可能完成。

这一延伸入局可以说,直接与在做一二三产融合项目转型的头部团餐企业“碰上“了,不免后续要直接竞争。

但当前头部的一些团餐企业也不愿意就此“缴枪”,成为别人的“附庸”,更希望自己能成为城市保供的“基础设施”服务商。

我们能看到,包括麦金地、千喜鹤、德保、中膳等在内的团餐公司,近两年,都在围绕产业园进行积极布局。

而团餐一二三产融合战略落地达成的重要一环以及重要节点则是,聚合净菜加工厂、中央厨房以及多方产品的产业园建设。

此外,在资金动员方面,今年伊始,各大团餐企业完成融资的消息不断。

就在本周一,上海麦金地集团宣布完成劲邦资本、天味食品2亿元融资。据悉,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集团数字化转型、人才引进及持续投入公司在全国布局的三产融合项目中。

可见对于即将到来的更高维度的竞争,不少团餐企业都做了相应的准备。

但也有相关人士认为, 无论是团餐还是预制菜市场太大了,谁也不可能通吃天下,而竞争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好事,良性的竞争,也有利于产业的进步。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