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简讯:颜炳罡|泰州学派开创儒学平民化教育之新风

来源:儒家荀子文化 2022-12-02 05:46:11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视教化的朝代。由于朝廷重视教化,主张“教化以学校为本”,大力倡导学校教育,这样就为地方官员、乡绅、社会显达办义学、私塾、书院,对民众进行宣教活动提供了合法性依据。其中,成就最大,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阳明后学中的泰州学派。泰州学派的创始人为王阳明的弟子王艮,字汝止,号心斋。因王艮为泰州人,故他创立的学派为泰州学派。

王艮对朱元璋的“圣谕六条”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钦惟我太祖高皇帝教民榜文,以孝弟为先,诚万世之至训也”(《王心斋全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50页)。“诚万世之至训”,用今天话说,“圣谕六条”就是永恒、超时空的真理。泰州学派也是明期中后期影响最为广泛的宣教团队,王艮、王栋、徐樾、颜钧、韩贞、何心隐、罗汝芳,等等,其门下学生上至师保公卿,下及士庶樵陶农夫,成为一时风行天下的显学。泰州学派对“圣谕六条”的宣导和对平民儒学教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泰州学派讲学“接地气”,贴近百姓的人伦日用


(资料图片)

泰州学派讲学不是学术性的,不是只讲给少数知识精英听的,而是讲给大众听的。王艮、王栋、颜钧、韩贞、罗近溪等人讲学不是要讲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而其所讲的道理好像都是从百姓的心里迸发出来、流淌出来的,因此受到百姓大众欢迎。王艮从童子捧茶,指点“百姓日用即道”。颜钧“急救心火”到别有新解的“放心”说,都是从生活中悟出,从人心处体悟,不是引经据典论证出来的。有位老者问韩贞,何谓良心,韩贞让他脱衣,当老者脱到愧不能再脱时,韩贞指点老伯那就是你的“良心”。这种说教不再是形而上的思辨,也不再是概念的推演,而是从生活上讲道,从穿衣吃饭处指点,从人心处论理,让人人明白,个个晓得。以此宣教尤其是宣导《圣谕六条》当然会受到民众的欢迎。

泰州学人以身单道,具有强烈的望和献身精神

泰州学派自创始人王艮起,就以身担当,以传道为使命。“先生一夕梦天坠压身,万人奔号求救,先生独奋臂托天而起。见日月列宿失序,又手自整布如故。万人欢舞拜谢。醒则汗溢如雨,顿觉心体洞彻,万物一体,宇宙在我之念益真切不容已。”此梦是真是假,只有王艮自己清楚,别人无法验证,不管此梦真假,但王艮有一腔扭转乾坤、拯救万民的雄心大愿,却不是假的。他提倡“道尊则身尊,身尊则道尊”,圣人以道济天下,人能弘道,身与道同为“至尊”,不轻易作官事人。王艮崛起于草莽鱼盐之中,以道统自任,风动宇内。韩贞终生不仕,坚守“大丈夫出则为帝王师,入则为百世师,所以伊尹三聘不起,为重道也。”颜钧更是“自立宇宙,不袭古人”。泰州诸君不合时流,毅然以身担道,慷之慨之,流寓四方,以贤化不肖自任,是狂者型的儒者,也是勇于进取的平民儒者。颜钧深陷牢狱,几频于死,不忘讲学。罗近溪蔑视张居正毁学禁讲,坚持原学原讲,最终遭迫害而死,其以身殉道的精神最后得以升华。

泰州学派讲学简洁明快,直透人心

泰州学派追求乐学圆融,学即是乐,乐即是学,不学不是乐,不乐不是学,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泰州学派追求至简至易至乐。王艮反复开导弟子“学不是累人的”。陶望龄也说:“心斋父子盛时,升堂谈道,万众咸集。既退,虽皂隶臧获,人人意满,若怀宝而去者。”学道即学乐,乐即道,道即乐,乐道即乐学,万众咸集时,众乐乐,个人独处时,自乐乐,无处不是乐,无处不是学。王艮的儿子王襞讲学,注重随机指点,因材施教,认为学即是要复本体之乐。如此论学,闻者如大梦初醒,骎骎向往之志,如百川赴归大海。这种宣教方式深受大众欢迎,故而皂隶臧获,人人意满,如同得宝珠而归。

泰州学派开大众儒学、平民儒学之先河

泰州学派最大特征是开儒学下行之路,让儒学真正走进人伦日用,走进穷乡僻壤,走进寻常百姓之家。王艮讲学,弟子“上至师保公卿,中及疆吏司道牧令,下逮士庶樵陶农吏,几无辈无之”。李春芳曾见王艮与乡人的讲学情景:“乡人中若农,若贾,暮必群来论学。时闻逊坐者,先生曰:‘坐!坐!勿过逊废时。’”王艮的弟子韩贞,作为陶工,通过随朱恕、王艮、王襞学习,毅然走上宣道化俗的道路。他讲学深入民间,是儒学走向基层百姓尤其是乡村民众的开拓者。他抱定“固知野老能成圣,谁说江鱼不化龙”的坚定信念,侧身于乡村百姓之间,以道化民。

儒学大门打开,让四面八方的人们走进儒学殿堂,不分职业,不分老少,不分贵贱,不分贫富,皆可教之化之,学之习之,真正落实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这是泰州学派的最大特点。从某意义上说,泰州学派开平民儒学、社区儒学、乡村儒学、大众儒学、百姓儒学之先河,对于儒学在当代的普及、传播、弘扬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颜炳罡

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乡村儒学研究院院长

关键词: 泰州学派 圣谕六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