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古籍“活”起来?专家学者在线“把脉”

来源:现代快报 2022-11-23 20:54:24

现代快报讯(记者胡玉梅张文颖)当古籍遇上现代技术,会焕发怎样的光彩?近日,“古籍智能信息处理”系列专题研讨会第九讲——“古籍语料库的构建与应用”在线上召开。

△“古籍智能信息处理”系列专题研讨会第九讲——“古籍语料库的构建与应用”


(资料图片)

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智能开发与利用专委会主办,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承办,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高校及相关研究领域的一千多位学者参与讨论。

如何让古籍真正“活”起来、“智”起来?与会专家们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北京大学副教授苏祺认为,目前在古籍智能方面,亟需建立统一开放、大规模、跨时代、多领域的古籍语料库。

△北京大学副教授苏祺

有多年古汉语语料库构建经验的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李斌,对比其他语言古籍与汉字古籍在文本分析方面的区别,总结了古汉语标注过程中在各个层面遇到的问题。他还现场演示了《资治通鉴》检索平台,通过数字技术,将书中人物关系、时间和地点等内容进行了生动丰富的可视化呈现。

△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李斌

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研究员韩先培则透露,他们在古代文学专家的协助下,形成多层次诗词知识体系,构建出多侧面的中华诗词知识图谱,并通过立体化知识展示,研发出多维度中华诗词展示平台。

△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研究员韩先培

在新技术帮助下,“活”起来的不仅有古籍古诗,还有传统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彦,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为例,介绍中医古籍语料库的必要性。在会上,他详细介绍了中医古籍本体库的设计思路和构建过程,还强调了基于语料库及知识库进一步激发中医古籍活力的重要性。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彦

“历时语料库的建设为我们提供了由语言观察社会、历史发展的窗口。”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饶高琦博士说,他以《申报》和《人民日报》为例,通过各种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介绍了搭建近现代报纸语料库的方法和技术。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饶高琦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著名计算语言学家冯志伟先生也全程参加了这次会议,在问答环节,他回顾了自己研究语言学和计算机的经历,认为计算机在处理古籍内容方面大有可为。

(主办方供图 编辑 周冬梅)

关键词: 北京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