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扬州园林里的一间“书屋”

来源:拾味之家 2022-11-19 07:47:06

/藏在扬州园林里的一间“书屋”/

文 | 扬州小兔子

图 | 拾味扬州


(资料图)

这几天凉快了,还有微微的雨。少不得将扬州的几个公园,打卡了一遍。无意中发现,诗书传家的传统,在扬州根深蒂固。有点名气的公园里,居然都有一间“书屋”。

最大的书屋,自然在瘦西湖。瘦西湖的静香书屋,一个独立的建筑,设计得玲珑精致。静香书屋最大的特点,是前后的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读书必须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才能像经历寒冬风霜雨雪的梅花一样,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作为书屋,静香书屋无疑奢侈的。独立的院落,设计了小桥流水。一艘石舫,即将扬帆远航。读书人最大的理想不过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船,保证了“直挂云帆济沧海”理想的实现。

每次去瘦西湖,都喜欢逛到静香书屋转转。想象少年书生意气风发地端坐桌前,开口“子曰”、闭口“诗云”的样子。相比今天的莘莘学子,古人读书的内容好像简单得多。“四书”、“五经”、“熟背唐诗三百首”等等。偏偏就有那么多的童生,穷其一生也考不取以为“探囊取物”的功名。

“时运不济、命运多舛”是也。科举是中国古代士子们唯一的晋升之道,打破了“上品无寒门”的官场规则。寒门学子多了希望。“十年辛苦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闻”!想来那些自以为才华满腹的学子,在科考中败了又败,有没有可能是因为过于“浮想联翩”?

“静香书屋”正门面对一座假山,山上有一棵大柏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苦读的士子,被梅香环绕,抬头所见的是青松翠柏。想什么?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吧。心越静,学业的便越精进。或许,这也是这座建筑叫做“静香书屋”的本意吧。

转到何园。在“立交桥”雏形的木楼梯上走走,走到了“十字路口”。往左的尽头,一间孤悬主体之外的不大房间,安静得仿佛不存在似的。何家的房屋很多,围绕了池塘一圈、两圈。读书的地方,竟然在毫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里,可谓煞费苦心。

这间书房,当年有没有命名,不知道。需要安静的思路,与“静香书屋”如出一辙。里面如今有些什么,因为光线不太好,看不清楚。何家公子们读书的时候,没有电灯。一灯如豆的静谧,安放一个沉湎书中的灵魂,多美好的场景!

何家是扬州少有的官宦之后。何家至今开枝散叶在全国各地。他们出五服没出五服的兄弟姊妹们,依据家谱给出的字起名字。所以何园有一张图表,介绍何家每房子女情况。大家族在四代、五代后,依然能兴旺繁荣,瓜瓞绵绵,当年众多男子刻苦读书,一代代秉承家训,方能如此。

何家家训,何园里何家祠堂那边挂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古人这么说,一定是多少代人总结的经验。

再去看看个园的竹子吧。茂林修竹的美,独特而优雅。个园,竹子是其灵魂。从“竹西佳处”大门进去,是正道。拐进去左拐,是个园住宅区。右侧,与“春山”一墙之隔,有一座“䕺业楼”。这座房子很奇怪,外面看,明显的二层楼。进门看,高大宽敞,能看出来上面还有一层。

䕺业楼,个园主人黄至筠公子们的书房。将书房设在住宅区与园林区之间,别有用心。富可敌国的大盐商,少不得宾客盈门。据说黄至筠每天早上吃的一只鸡蛋,价值二两银子。是家中厨师亲自用各种名贵中药材喂养而成。

为了避免读书人分心,䕺业楼二楼读书处的进出口,隐藏在秋山后面的假山上。换言之,假如正在读书的儿子想出来或者参与到宾客相谈甚欢的场景里,必须绕个大圈从假山下来,转回到住宅区这边。

天下第一等好事,无非读书。中国人的读书,从来满满都是功利。今天的读书人,尤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们年青的时候,这句话被批得烂臭。却没想到,自己这一生,很大程度却是因为抓住了读书的机会,得以改变很多,得到很多。

除了公园,老城区广陵路上的梅花书院,那是正儿八经的学府了。那天进去游玩看到,梅花书院给出来的束脩,远超全国很多地方。包括白鹿书院等最顶级学府。

也许,最好的重视,便是真金白银。知识的价值高于经商,读书人的日子,自然好过。反之亦然。譬如晋商、徽商盛行的地方,身体不好、能力不强的孩子,读书去吧。

有趣不?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