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林撷英】侯德明色彩斑驳写乡情|随笔 朱虹子

来源:乘兴走笔 2022-11-12 16:34:00


(相关资料图)

侯德明先生1938年生于鲁南山区,1957年就读南京师大美术系,师从傅抱石、陈之佛、吕斯百、徐明华诸名家。1962年毕业后,长期扎根苏北沃土,从事美术创作和教育普及工作,曾任徐州工程学院(原为彭城大学)美术系主任。侯德明先生40余年的美术生涯,涉猎广泛,油画、国画、水彩、版画,兼容并蓄,创作十分丰富。更令人难忘的是侯老师在文化宫工作时期,培养了一批批美术人才,他的学生不少考入了中央美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大美术系,并走上专业美术创作的道路,引起画坛注目。

侯德明先生最钟爱油画艺术,执著地探索了几十年。早在学生时代就深受吕斯百、徐明华先生的影响,毕业后一直追随徐先生多年,不论条件多么艰苦,工作多么繁忙,他都一直不停地摸索着、研究着,他经常深入生活,足迹遍及苏、皖、鲁各地;多次赴京沪拜访名家,在油画探索的路上艰难地跋涉。

纵观侯德明先生的油画创作,有3个主要特色,一是注重色彩的优美抒情倾向,一是洞察生活反映生活的现实主义风格,以及返璞归真的乡土气息。

侯德明先生在油画创作的早期,总是量力而行,选择人物少、场景小的题材,类似带有主題性的肖像画,例如《我们的好教員——王杰》、《农民画家》、《女青年》、《敬老院》等,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大创作的难度,选取人物多、场景大的题材,例如《一切为了前线》、《流逝的岁月》、《收获》、《春天的希望》、《征帆》登作品。《春天的希望》中就有18个人物,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侯德明先生探索以油画表现历史题材时,曾困难度大,即无亲身体验又无间接感受,主题先行违背了艺术创作的规律而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他认真总结惨痛的教训后,又以淮海战役为题材创作了《运河大桥争夺战》,此画在纪念淮海战役胜利40周年时展出和发表,受到专家群众广泛好评。

他十分注重研究色彩表现技法,他认为油画就是色彩的诗。能不能画油画完全取决于画家有没有敏锐的色彩感觉,并把握用色彩造型的能力。在创作中他大胆实践,吸收印象派、表现主义的色彩方法,研究苏俄写实艺术的人文传统,形成了自己的优美抒情画风。

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侯德明先生的认识不断升华。油画是外来形式,但他的根依然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中,他的作品渗透着民族文化的底蕴,体现着“天人合一”、“大象无形”、“大巧若拙”的精神要义,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深沉、雄浑、质朴、率真意境的追求,成了侯德明先生的自觉行为。要想创造高品位的艺术,就必须在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个性上下工夫。最近他完成了大幅油画《碾》,就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追求,不论从立意、用笔、用色都有了新的突破,开始了由优美型向粗犷型转变。用笔的洒脱,色彩的概括,画面的简约,十分耐看。给人诸多审美享受。

朱虹子,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现任中国电影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文章发表于1999年6月22日《中国文化报》)

关键词: 南京师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