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和修心

来源:清泉书房 2022-11-08 22:39:45

厉恩宝

古人习武的目标主要是练成高深的功夫,至于说强身健体,练成强壮的体格,那基本上是不用提的,因为一个强健的身体是基本条件,如果练来练去,身体素质依然很差,那还何谈高超的武艺?

习武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健身层面,一个是武功层面,二者不能浑为一谈,所以不要把很多强身健体者当成武功高手,更重要的是很多强身健体者也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武功高手。也有一些人练了几年武功以后,自认为功夫了得,经常炫自己多么厉害,甚至胜似当年的李小龙。对这样的所谓“高手”,也要友善的奉劝一句:要认清自己,认清现实,认清世界,不要狂妄自大,甚至头脑都被自己“高深莫测”的“功夫”冲昏了,好像真是“武功天下第一”了。


(相关资料图)

在多少场的散打格斗比赛中,一直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对比,就是两位选手上台前,主持人都要把他们先给观众介绍一下,有时还会放一下他们的练功或者形象视频,仅仅看他们的视频,都是非常“光鲜亮丽”——那功夫真是厉害啊,甚至踢断树、劈开石头都是“小菜一碟”,实力太“强悍”了!还有的选手赛前口出豪言壮语,意思是在第一回合就能把对手打得一败涂地。这让现场观众看了都不由得连连赞叹,啧啧称奇。

但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很多选手的表现把观众直看得目瞪口呆,因为他们在实战中的表现和形象视频广告里的“光鲜表现”判若两人,好像完全不是同一个人,还有人的表现甚至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无论是习武者还是观武者,对习武都要有正确的认识。古人习武常常一练就是五年、十年,然后慢慢练到了二十年、三十年还是依然心平气和——因为在他们眼里,天还是天,地还是地,江还是江,海还是海,没有什么事物因为自己的功夫厉害了,而发生一丝一毫的变化。古代很多习武人的功夫其实远远超越了今天大批的所谓“高手”,但他们依然并不认为自己有多了不起。只是在遇到危险时用于防身自卫,再进一步就是路见不平,挥拳救弱,帮助弱小;还有不少仁人志士富有爱国之心,功夫练好了趁着年轻就英勇投奔军营,奔赴边疆,保卫祖国;还有的遇到外敌入侵时,主动请缨,上阵杀敌,报效祖国。这都是习武者正能量的表现。

(厉恩宝在练习截拳道腿法)

所以,练武就练武吧,用不着天天夸口、炫耀,或者到处去找人比试,甚至去踢场子、踢武馆,还有的人喜欢去“打假”,等等。当然,为了传播中华武术,传承历史,传递正能量,必要的展示、表演、交流、切磋、比赛、教学是需要的,也是有益的,都是值得称道和点赞的。

进一步说,习武人要心平气和,保持理性和冷静,因为中国功夫练的是气血、肌肉、筋骨,也是力量、速度和技巧,遇到突发危险时,为了自卫,高手可能会瞬间爆发,一秒钟七八拳就飞速打出去了,或者下面接连两腿闪电般踢了出去,本来是对方想先动手打人的,但他的手可能只是刚抬起来,还没有伸过来,整个人就被“制服”了,甚至立时被击倒在地,半天都爬不起来,严重的甚至只能从嘴巴里发出“哼哼唧唧”的声音……

再推进一层来讲,对习武者来说修心很重要,不仅不能持强凌弱,反而平时宁愿表现得弱一点。有朋友对我说,看你的外表好像不怎么像习武人吗?我笑着说,你有这种感觉就对了,这就是我想要的状态。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里说,“反者道之用,弱者道之用”。其中的内涵,我们需要好好体会。尤其后半句对习武者很有启发,“道”在发挥效力时,喜欢用柔弱的方法,“弱”发挥出来的作用其实很大。

(作者厉恩宝系高级武术教练员、国家级武术裁判员、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副秘书长、南京市“武林百杰”、南京市职工武术运动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鼓楼区职工武术运动协会负责人、南京市武协江北新区武术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南京霸王山尚武社社长、通背拳少祁派第六代传承人)

以艺怡情,以文载道。

生活因艺术而高雅,生命因文学而精彩。

关键词: 中华武术 运动协会

相关新闻